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女性题材的创作复兴

来源:美术报    作者:杨景和    时间:2015-04-13

    在历史的长河中工笔画的表现形式独具特色,从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就已经具备工笔画的要素,能充分体现古代女性神采,西汉马王堆三号墓中的T型帛画展示女墓主人的显赫地位,这种艺术形式更能充分展示时代特征。唐代以来,中国工笔仕女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以张莹、周昉为代表,描绘贵族妇女成为仕女画的典范,达到了仕女画发展史上的高峰。宋元承接唐代仕女画余韵,但已失去了盛唐的气势,在仕女画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所下降。到了明清两代,以仇英、唐寅、改琦等人为代表,领导了仕女画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民国时期,月份牌画的出现,大量描绘时尚女性形象,以迎合城市市民的审美趣味,以郑曼陀、丁云先、金梅生、杭樨英等为代表,将中国仕女画达到一个新高度。新中国美术教育家林风眠提倡“中西融合”创作了大量仕女画,对工笔画创作思路产生重要影响。进入新时期之后,随着文化思想的日渐复杂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开始了有别于传统的探索与尝试。涌现一批学院科班出身,受过严格素描训练的画家开始致力于工笔唯美女性作品的创作,经过何家英、蒋采苹、王叔晖、冯长江、赵国经、王美芳、桑建国、张艺、宋彦军、罗寒蕾等人在中国工笔画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古典主义审美法则与人文主义精神,形成了女性时代特征的个性鲜明、瞬间情节、造型写实、韵味十足的艺术风格。本文试图把具有代表性的几位画家在艺术风格上作一阐述。

一、 老一辈工笔艺术家在工笔重彩人物领域形成了稳健古朴、简约典雅、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表现性与象征性并存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一个时代、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在选题立意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因为,作品是艺术家创作出来的,由于他们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思想感情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主题形式的特殊性和表现方法的习惯性,因而不同的艺术家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风格往往表现出时代的、民族的属性。以守护民族文化使者著称的蒋采苹艺术大师,锻造中国工笔女性的神韵。在推进中国工笔重彩画的繁荣与革新的进程中,老一辈工笔重彩画家潘絜兹、蒋采苹、徐启雄、顾生岳、王叔晖、陈光健等先生,功不可没。他们呕心沥血,以复兴当代工笔重彩画为己任,为此画种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通过反思唤醒了个性意识和形式美感受,却又不走向现代主义的极端;他们一时未能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而依然地保持着艺术从于心的真诚;他们觉察到了“世界化”的冲击与包围,却毫不动摇地保持着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与热情……蒋采苹是这其中的代表之一,时代造就了她,她也参与造就了这个时代。”(1)她是新中国成长的第一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家,更是开创中国现代重彩画的学术带头人。她笔下创作多为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如《台湾族姐妹》、《金秋》、《戴银冠的苗女》、《三月三之夜》等,这不排除所有画家对少数民族风情的迷恋,对其民族服饰的丰满性的精雕,但在蒋采苹的人物中,通过展示他们内心世界的明丽,就如同蒋采苹自己眼神里闪现的对真、善、美的渴求。她赋予《盛装苗语》【图一】则突现着那银冠的文化象征意味,不仅显示了画家对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材料的新突破,也昭示出寓意性和现代感的追求,这在她的人物唯美作品中有着更充分的体现。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蒋采苹《盛装苗语》(图一)

 

蒋采苹的另一贡献是我国工笔重彩高温结晶色研制者。“她旗帜鲜明地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身份,将其高研班冠以“中国重彩画”而有别于同期出现的其他流派,从形而上的层面上对中国传统的认知与弘扬的立场,以现实主义精神为主导将生活、修养、创作相联系的思维,使用传统矿石颜料并自制高温结晶颜料所体现的对材质、技法的重视,以及用温州皮纸作重彩画时与水墨画的衔接,形成了当代中国重彩画由道而器的完整的体系。”(2)她主张重彩画主要应使用天然矿物色,能保持长久收藏,能增加画面的装饰性,促进艺术风格的形成。目前已生产40多种的石色,基本满足了重彩画家的用色需要,为丰富中国重彩工笔画材料做出了贡献。


徐启雄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工笔画领军人物,是中国传统工笔画向现代工笔画发展过程中继往开来的启蒙者,被誉为“中国现代美人画的奠基人”,为发展和繁荣当代唯美工笔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早在文革前1961年,他的仕女《苗寨新嫁娘》在美术界产生了轰动。邓拓在《北京晚报》撰文称赞他的《苗寨新嫁娘》“看上去很突出生动,不但面部轮廓画得好,眼睛很有神,头发及其他部分也都有丰富的实感”;黄苗子称他的创作“赋予传统工笔画以新的生命”。(3)徐启雄不甘做金钱的奴隶“画家致富适可而止,过度追求物欲必然影响专业提高。我不想自我降格做金钱的奴隶。”(4)他不愿做金钱的奴隶,却做了“美女”的奴隶。整天与“美女”厮守,终生与“美女”不离不弃,他的这些美女无论来自哪个阶层哪个民族,无一不是丽质天成,健康而美丽。


徐启雄对工笔画的贡献还表现在色彩的创新和运用上。上世纪60年代,他追求色彩的和谐与对比,突出色彩的装饰性和抒情性。80年代,他创造出以反映时、空、光、色为特征的“环境色彩”法,通过色彩的多种功能来表现特定的画面环境氛围和时空氛围及色彩对人物情绪的渲染。上世纪90年代, 徐启雄开创的“象形色彩”使色彩变成具有象形特征的色彩技术,可仿真表现石头、木材、皮毛、绸缎、棉织品等质感特征。如《石头城姑娘》中的石墙背景、哈萨克姑娘的花上衣、《对门的女孩》中的旧木门框,尤其是在经典之作《雨后雨花开》中,他使用了多种模拟技术,创造了无以数计的雨花石的斑纹。唯美的淑女画中那位在传统民宅里读书的青年女子秀美清纯,是当代知识型淑女的形象。全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此画是“中国工笔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顾生岳先生逐步从单纯的主题性人物创作演变成寄情性人物创作,形成了稳健古朴、简约典雅、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表现性与象征性并存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他创作于1989年的《彝族女子》,作品中的人物已进一步远离了速写的素材,舍弃动态,彝族女子的背后则是最古老的“音节文字”—彝文的描绘,与女子身上的彝族服饰相得益彰。人物表情凝重、含蓄,造型简练概括,是顾先生从表现性的人物塑造转入到象征性的人物刻划,进一步拓宽了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形式语言。“用色上,不讲究随类赋彩,只根据画面色彩的对比或和谐的实际需要而定,强调色彩本身的美感。从彝族女子身上所披的黑色毛毡(俗称“擦尔瓦”,凉山地区彝族男女常年皆用),可发现先生善于用墨色,敢于用墨色,从而区别于一般工笔人物画的纤弱细软之风。”(5)


二、中青年画家是中国现代工笔的生力军,唱响主旋律,弘扬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


    中青年画家是生力军,他们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受过良好的学院教育,用精勾细染描绘感人的形象,更具有旺盛的创新精神。在新工具、新材料、新语言的探索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精神的绘画风格。如何家英、冯长江、赵国经、王美芳、桑建国、刘泉义、黄援朝、李青稞、张艺等一大批工笔画家为了现代工笔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及建立现代中国画的色彩新体系做了有益的探索,使工笔重彩画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拓展了新领域。“郭雅希:你的工笔人物画所表现的人物除了《山地》和《魂系马嵬》之外好像都是女性,你为什么对表现女性这么感兴趣?何家英:主要我是从审美角度考虑的。女性是作为被审视、被欣赏的对象,日本美人画也是同样。现在由于商业上的冲击,人们都在追求过于外在的甚至妖艳的东西。但足我不追求它,我认为人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朴实的内在美、人格美,我画的女性就是想表现这种美。”(6)不难看出,从两位对话中不难找到答案,就是何家英对现代女性的选题、构思、造型、设色等都给予高度重视,其日本仕女画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贵族气,还有日本人所特有的那种严谨、认真、精良的创作态度和技巧对他的作品风格影响很大。

“郭雅希:你对中国传统的仕女画怎么看?  何家英:从最初发展阶段的秦汉时期直到两晋隋唐,人们是在逐渐地发现新的感受。同时,也继承和沿袭了传统,所以,是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精美。宋代一方面继承唐代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世俗性也在增长,而且格调有下降的趋势。到了元代,人物画好像主要体现在壁画,确实成熟多了,但是格调下来了。明代,出了个陈老莲;清代,出了个任伯年;都是了不起的大画家,但是,总的来说近现代的仕女画都显得过于纤弱,而且是概念的。解放前,我国曾流行过月份牌美人画,它是依赖于商业上的广告而产生的,是一种对市民口味的迎合。是对西方绘画的光影很有兴趣,当时人们认为,这很新鲜,很入时,可是,中国传统的高贵品味几乎已被人们完全丧失了,解放后,直到“文革”期间,由于政治实用主义的影响,工笔人物画与现实相脱节而且与粗俗的年画混为一谈,使人们对工笔画产生严重的误解”。(7)如何促使当代工笔仕女画打破了传统女性题材绘画千人一面的局限,但能否把握好人物的气质,更是决定一幅工笔仕女画成功与否的关键。何家英的《舞之憩》【图二】所展示的画面,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曲波微澜,三位纤纤玉女如几尾柔软的鱼在空气中飘荡。少女轻扬的手臂,兰花指牵引的针线仿佛还在悄悄延伸,而自然垂放的臂膀,不经意间伸展的双腿,与优雅的坐姿和凝视的双眸,构成了一个经典的芭蕾舞姿态造型。作品色彩淡雅,与激情飞扬的青春形成强烈的对比,精致的人物造型,细腻的心境刻画,使作品感人至深。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何家英《舞之憩》(图二)

 

理性思维对艺术家大概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在艺术风格形成的不断变革中寻求创造的快感和活力,另一种则认为,在相对稳定的风格中追求深入与完美。简言之,前者求新,后者求好。工笔绘画因其规则的严格和特征的显著,使跻身其间的画家多归属于后一类艺术家,这是工笔画特有的规定性和传统影响双重作用下的结果。传统越深厚,画家背离传统轨迹的可能性就越小,超越传统创新的难度就更大。

何家英在回归传统的过程中找寻到了生活与艺术、表现形式与审美情感之间的连接点,找到了真实的个性化体验,并推进了两者的内在关联。踏着山路崎岖漫长的创作道路上,画家不再感觉枯燥和无味,其中有的是探寻和创造的心理愉悦,因为在单纯宁静的画面中融入了画家强烈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寻。旅美工笔人物画家冯长江的艺术风格为“西形东韵、装饰写实、叙述象征、粗犷细腻、妙龄佳丽、人间天使、端庄性感”。2008年,美国著名官方艺术网站“十个梦美术画廊”评选冯长江为近两个世纪全球三百位杰出画家之一,陈列其作品十余幅,作为优秀艺术作品供世界各地朋友欣赏,为将中国的绘画艺术推向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冯长江主攻人物画,他笔下的当代女性造型优美而富东方韵味,显示出其坚实的绘画基本功及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其作品重中国传统线描的节奏韵律,同时融入西洋绘画丰富的色彩语汇,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兼具浓厚的时代气息。“冯长江审美风格的形成,的确绝非仅仅是他在技法、技能和技巧操作层面的堆砌和构筑或偶然的机遇幸运。如果回头去看他曾于1987年所写的一篇《论中国传统壁画艺术审美》的文章所论,大约会发现和领悟到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对“诗外之功”的思想方法、文化含量、精神特质、知识与视野以及高起点的审美追求的自觉和清醒。在这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中,冯长江从中国传统壁画艺术审美的文化品格、精神意味、美学形态、审美元素、形式规律、审美心理和情感的特征方面,旁及书法的线、音乐的色、文学的意、建筑的境等审美通感,类及古埃及壁画艺术、古希腊雕刻艺术和古今现代文明中艺术现象异同与本质的比较中,而表达出自己对艺术思想的、精神的、方式的、规律的、品质与追求的思理、思路的思考。”(8)


 “我看您的作品是工笔重彩的风格,线条和色彩上兼备了中国传统的根基,又融合了很多结构、色彩上的西方元素。一方面从笔墨当随时代来讲有时代的创新性,再一点对西方人的审美也有一些对接,这是您的作品能够获得成功很大的一个原因,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绘画语言。”(9)冯长江对工笔画有着独到见解,我在第一个画廊做展览的时候,这个画廊的老板不理解其意,这么强烈的色彩在中国他们没有见过。我的作品在他的文字说明里称为“纸上油画”。老板讲纸上的色彩他不明白,一说油画他们就明白了,在西方油画就意味着色彩。油画是光、影、色彩最有说服力的美术作品,虽然听来好玩,也不乏道理,这就是他能够向他的客户和收藏家说明的语言。


  《祈圣》【图三】,是一幅三位花季少女行进在祈祷的路途,在这幅画里,三位肩披白巾的白衣女郎,腰、臂束着淡白色缎带,手持鲜花,手捂胸前在祈祷,另一女郎双手捧花蓝祈祷,右侧少女刚露侧身凝视。她们都长着一双沉思的大眼,端正的鼻梁,性感的红唇;头戴民族饰帽,酥胸半露,散发着妩媚和温馨,可谓青春亮丽。其西形东韵、装饰写实得到了充分认证;《祈圣》那种叙述象征、粗犷细腻、妙龄佳丽、人间天使、端庄性感的艺术风格其无时不在。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冯长江《祈圣》(图三)

 

  可以用“青春诱人”来概括冯长江的工笔现代女性。冯长江所画的人物全是妙龄佳丽,她们以各自的异国情调、不同的个性面貌、圣洁的典雅风度、清纯的青春魅力,赢得了东西方广大观众和收藏家的青睐和厚爱。赋予古典仕女魅力的赵国经、王美芳伉俪艺术家,是一对擅长工笔人物画的丹青妙手,其笔下的古代仕女形象,造型准确,构图严谨,描绘精细,色彩清雅,风格唯美。继承了古典仕女画的诗情画意,你无法拒绝那些健康的有个性的散发着青春气息的美女,她们的形象带着时代的清新气息,散发着一种生长着的生命的芳香,这种模样的仕女,不是发黄的绫或者帛上画的古典美女。


赵国经、王美芳笔下的《海棠》【图四】美女是从生命的活体中脱胎而出的,没有陈旧的绢本上的发黄的颜色。她们的肌体里流动着清新的血液,透过宣纸发出海棠的芳香,少女端坐在石头上,头戴海棠花、手捏海棠花、衣裙印海棠花,背景衬托海棠树,整个画面融入在海棠的里。他们画的仕女是有鲜明个性的,没有美女的固有的模式。比如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的人物,元春的高贵、探春的能干、妙玉的孤傲、李纨的冷寂都表现得恰到好处。有人说:“我看了个个服气,她们正是我心中十二钗的形象,看了不由人不爱。”正是“有娴熟的技艺才能画出精美的工笔画,这是赵国经、王美芳的“新仕女画”能够为更多人欣赏的原因之一,比如面部和手的刻画有着恰到好处的厚度感,衣裳的阔达线条所呈现的张力,浓艳与淡雅色彩的相得益彰,人物俯仰顾盼中流露的微妙情绪。他们的工笔人物画根植于传统文化和古典诗韵中,融会了造型、色彩的现代观念,既有传统美人的古韵,又有现代美人的新趣。”(10)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赵国经、王美芳 《海棠》(图四)

 

三、“新生代” 画家已是当代工笔画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情感体验,洞彻人的精神世界,做到细致高雅,画感明快的艺术风格


  “艺术根本是感情的产物,人类如果没有感情,自也用不到什么艺术;换言之,艺术如果对于感情不发生任何力量,此种艺术已不成为艺术。”(11)70、80后以宋彦军、罗寒蕾、刘瑶、石志远、马迎军、陈晶等崭露头角青年画家成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主力军,他们是时代佼佼者。宋彦军对美的解读为,“美是一种适度感。过分,显得装腔作势不自然;不够,则平淡无味。要做恰到好处,主要凭画家敏锐的感觉。”(12)宋彦军就画女性人物画而言,情感体验显得格外重要。青年画家在深入生活写生时努力观察刻画的对象,达到与对象在心灵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洞彻并表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其实“现实中的女性形象都不是完美的,作者要塑造心目中的完美形象就必须加以改造,加入理想化的因素。”(13)


蒋采苹大师面对宋彦军的作品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一个画家,又是一位工笔重彩画家,我看多了密不透风的满构图和流金溢彩的流行画室。当2006年春我作为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评委在近三千幅参选作品中忽然看见了一幅用白纸作底,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都市丽人》【图五】时,眼前为之一亮。再仔细一看画中九个有着全身姿的姑娘个个不俗,不俗在哪里呢?九个姑娘的衣着打扮虽然非常时尚,但却只有黑白灰的赭石色,不由人会想起“清水出芙蓉”的古人诗句来。再看到画中人传神的眼睛,出人意料的竟都是单眼!以后谁再会相信“杏核儿眼”是最美的眼。这九位姑娘不是九位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的时装模特儿,而是在城市街头常常见到的似曾相识的年轻女性,什么叫独具慧眼,什么叫匠心,也许这就是吧。”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宋彦军《都市丽人》(图五)

 

“一位著名的美容师说过:“最好的化妆就是让人看不出来化妆。”我们画家就应该当做这样的化妆师,画家作画是需要技术和技巧的,但在作品中这些技术和技巧又不能显露出来,这才是最顶级的技术和技巧,或应称之为艺术。”(14)宋彦军能得到艺术大师这样的评价,实属不易。能感受到其作品的技术不杂,在他的笔下描绘现代都市男女青年日常生活的作品中,有些形象身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牛仔布料和针织面料等,这些用传统的工笔技法是很难表现的。但他却能将这些不同的质地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但他并未使用什么“特技”,仔细研究,他之所以画得真实,不过是用笔一点点,一笔笔的耐心地,不厌其烦的,又是饶有兴趣地去画出来的。他能做到的只是比别的画家更仔细地观察、更认真地去区别那些不同质地的表现而已。”这些正体现了新生代年轻绘画的基本功和优势来。(15)


工笔画现代都市女性的攀登者罗寒蕾:“我们知道,属于美的,有天然美、人工美,以及创造美之区别。天然美是天生地设不加一些人工而自然美妙动人的;人工美是在天然美之外,加以人工改造或补充而成的;创造美是完全由人类的力量,在固有的美的对象之外,创造出一种新生的美来的。”(16)罗寒蕾一个女性画家,在她的工笔画呈现的是艺术的真实,她不画人物本来的模样,她画人物应有的精神内涵,这让她的工笔人物画摆脱写真,摆脱照相机的功能,展示艺术的奇妙魅力。她的画风细致高雅,画感明快流转,她擅于控制人物的面部表情,丝丝入微地让生命的姿态舒展开来。“观者与她的人物相遇,生命的情态就起伏,就蔓延,就融合或分开……罗寒蕾重细节,看她单色的线条,它的直、细、粗、折、弯、曲各不相同,它们一起勾勒出一个生动的人物。”(17)


《日日是好日》是罗寒蕾对广州人外表平和、内心热情的矛盾性格的认识。世上每个人的性格是千差万别,正是不同的矛盾组合产生了真实丰满的性格。她的创作态度具有非常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绘画精神。她在这种环境创作每天生活得很有规律几近刻板,上午送女儿上学后,8点左右开始长达11个小时的作画,周而复始,日复一日。职业习惯使她改变了原本活泼好动的天性,偶然的真情流露竟会让人感到意外。同样,工笔画家也注定是一个矛盾的组合。罗寒蕾多年创作女性作品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人们只知道工笔画家必须细心,才能营造出工整精致的画面;其实比细心更重要的是果敢坚决,当处理画面整体效果时,错综复杂的细节就是千军万马,他就如同一位大将军,运筹帷握,带领着它们勇往直前,迎接自己的胜利。“工笔画家总在寻求画面各种矛盾的平衡点,诸如工与写、繁与简、虚与实、中与洋、俗与雅等等。每幅工笔画都是一项大投资,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但工笔画家希望他的观众面对画面时,不要只留意到他的辛劳。正如女孩精心打扮,最失败的结果是:别人只留意她讲究的妆扮而忽略她自身的美丽。”(18)

时代呼唤责任,青春再现美丽。《甘霖》【图六】作品是画家描绘四位女孩迎来春天第一场小雨,也许是在空旷校园大厅躲雨,也许是在停车场内避雨,也许是在上班候车室等待,也许、、、、、、不管在什么环境下,能让欣赏者嗅到她们散发的芳香,从她们的眼神有一种慈祥的期待,身着是现代都市最普通的时尚服装,色彩是淡雅,有手持雨伞矗立,有举手侧听,有抖落雨水的,有在哪里收伞思考。从构图上看是3+1形式,表现出静与动、淡与雅、繁与简、整体与个体,肌肤的光滑与服饰的粗造质的美来,让欣赏者爱不释手。

《美术报》刊载 <wbr> <wbr>杨景和:当代工笔画唯美女性题材的创作与复兴(组图)
罗寒蕾《甘霖》(图六)

 

总之,当代工笔画家以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征服在艺术创作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围绕时代的主旋律,去尝试各种方式、方法和技巧,努力创造出更多的唯美女性精品,正如我们的艺术大师林风眠所说的“艺术的第一利器,是他的美。美像一杯清水,当被骄阳晒得异常急躁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马上收到清醒凉爽的快感!美像一杯醇酒,当人在日间工作累得异常惫乏的时候,他第一会使人收到苏醒舔静的效力!美像人间一个最深情的淑女,当来人无论怀了何种悲哀的情绪时,她第一会使人得到他所愿得的那种温情和安慰,而且毫不费力、、、、、、艺术的第二利器,是他的力!这种力,他没有悍壮的形体,却有比壮夫还壮过百倍的力,善于把握人的生命,而不为所觉!”(19)我们曾以古代仕女画创造了诸多古典女性美的模式而感到骄傲,那种秀骨清像、面短而艳、丰肥腴丽、清秀端严、弱不禁风等典型形象,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我们相信有一大批当代工笔塑造唯美女性的画家,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盛世,将会产生风格纷呈精品力作,将中国当代工笔画的繁荣推向一个新高潮。

 

注释:
(1)(2)刘曦林《苍老复青春——蒋采苹的重彩世界》
(3)(4)叶辉《工笔画大师徐启雄: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5)张维萍《借古开今 曲高和众——馆藏顾生岳工笔人物画的精神内涵》
(6)(7)郭雅希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主任《走向现代的中国工笔人物画——何家英·郭雅希对话录》
(8)董智敏《画说长江——冯长江工笔人物画审美风格品读》
(9)人民网记者鲁婧《艺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10)赵国经、王美芳《谈具有现代美人新趣的仕女画》
(11)《林风眠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27页
(12)宋彦军《自说自话》,《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技法丛书宋彦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24页
(13)王宗英《中国仕女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第202页
(14)(15)蒋采苹《亮丽都市的唯美塑造--读宋彦军的画》,《当代中国工笔画名家技法丛书宋彦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第12页
(16)《林风眠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103页
(17)黄礼孩《宣纸上的人物传记——画家罗寒蕾和她的肖像画《方土》》
(18)罗寒蕾《日日是好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第5页
(19)《林风眠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33页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