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张桂枝工笔画:一花一世界一鸟一乾坤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作者:苏清杰:资深学者、著名书画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坐教授    时间:2015-01-26

  

    在眼下这个浮躁到极点的社会,总想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静,但却总也难以如愿。直到走进张桂枝的花鸟画世界,我才得以找到真正属于我的一份静,一片心灵的净土。虽然和张桂枝先生神交也有了几个年头,可每每品读张桂枝的工笔花鸟,总有一种淡雅、恬静、空灵之感。品之越多,则感之越深。那之中,既有儒家的中庸,又有佛家的禅宗,更有道家的自然。可以说,张桂枝是用独特的国画语言,最大限度地向视者传达这种少有的天人合一的博大思想。那不仅仅是对生活至美、至真、至纯的感悟,更是一种“超越”后的深层哲学思考。

    张桂枝的工笔花鸟,十分讲究静谧优雅的情调渲染,花鸟之间的和谐相伴,细腻精致的线条运用画面中处处充满清雅明丽之风,不管你是内行还是外行,都极易从中感受到一种柔美明快的雅静之风,其中细腻的唯美情愫、超凡脱俗的艺术心境都足以让观者留恋忘返,都足以让观者心灵得到净化。只要你瞄上一眼张桂枝的工笔花鸟,你便会立即感受到他那难以比拟的美伦美奂,你便会立即沉浸到他那独有的静雅之中,你便会立即陶醉他那无与伦比的曼妙世界

    也许真的应了画为心声那句老话张桂枝先生的每幅工笔花鸟画都凝聚着一个燕赵汉子特有的情怀,画面中那刚劲而不失柔美的线条,浓烈而不失静雅的色彩,表现得都极其到位,都给人极大的心灵慰藉,都堪称国画中的经典。无论是他的《春韵》还是《秋思》,无论是他的《红叶颂》还是《梨花情》,画面无一不构图新颖,寓意深刻,干净利落。笔墨所到之处,都尽显精微严谨而清雅淡逸,都尽显画家特有的情趣和特有的空灵,都尽显一个工笔大家不一样的大家风范。画上的花鸟,不是世俗的花鸟,而是画家心灵的家园。他从虚静中求淡雅,心神专注而又娴熟精到地驾驭着虚实相生的笔墨技巧,巧妙地去构筑笔墨造型与意境的和谐统一,传达着情和景,美与善的和谐主题。

  

    纵观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画面无一不显岀独有的唯美独有的优雅,独有的宁静。你甚至可以从那绽放的花朵感受到美人的娇羞,闻到那美人的幽香,听到画中鸟儿的鸣唱。宁静而致远。“静”是张桂枝花鸟画艺术的显著特点。其画面所显示的“静”,是一种恬静、宁静纯静,给你带来的是静心静默静思。用张桂枝先生的话说:“画工笔尤要静心,更需要净心。静心是疏峻平淡,而净心则是去除杂念,总想着一平尺卖多少银子的画家,是很难画出好作品的这不仅仅是作画,更是做人,这也是一个书画大家应有的修养功夫和人生境界。”

    张桂枝先生的花鸟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不过于表现张力,不过于表现形式,不过于强调视觉冲击。他知道,好的花鸟画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的统一,初看一见钟情,久看灵魂季动。有如太极,静、慢、淡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工笔画创作的关键。这一切的一切,静是关键,最难的是把一颗心静下来,静下来才有可能找到登上中国画顶峰的步步高”。张桂枝先生做到了。

    面对张桂枝先生的花鸟,可静心畅神,可精骛八极,进而进入一种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境界,即“花静鸟更幽”。正如老子所言:“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张桂枝先生的花鸟正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不表现暴躁,也极少表现焦虑,更不表现血腥。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这种源自老子思想的艺术观,无论如何都上升到哲学的层面。在生态恶化,雾霾严重,社会压力前所未有的当下,看张桂枝先生的花鸟画,不啻是服了一副镇静剂,是吃了一粒慰藉灵魂的救心丸。

    当今世界,诱惑不可谓不多,人心也颇多浮躁,像张桂枝先生能笃守恬淡,在自己的绘画天地里凝神定志、虔诚耕耘的人着实太少。张桂枝先生每每做画总是平心静气,从容不迫,这种不为功利所诱惑,“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的创作态度,眼下尤为难得。他的笔墨也因此少了狂躁、少了浮华,展现出来的是深层的祥和与宁静。观其画,感受到的是不可多得的且静且净的禆宗意境,仿佛把自己置身于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

    张桂枝先生的“静”,是一个长期思考与积淀的过程。除了“人之初”,很大程度是对中国画深层的文化积淀和反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思想深入透彻的理解和领悟。随便翻翻中国美术史纲,在古人的画论里,对于“静”的阐释不胜枚举,如古人总结出的未动笔前要“兴高意远”、动笔后要“气定神静”等从画之道,以及“澄怀味象,静观万物”的观察体验。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正是得其“静”而追其“动”,静的是花,动的是鸟,在清静幽闲的氛围里把握到了一种跃动的生机,也呈现出一种典雅凝重的恒静之美。这一点在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画中是随处可见的。

    张桂枝先生在工笔画创作中,十分讲究静谧优雅的情调渲染,细腻精致的线条笔法,让他的工笔花鸟流淌着清雅明丽之风,观者随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柔美的艺术风情,其中细腻的情感、脱俗的艺术心境,都让观者心灵得到最大艰度的净化。只要你走进张桂枝的花鸟世界,就不难欣赏到众多精美雅致的工笔花鸟,都不难沉浸到这独有的静美情调之中,都不难感受花鸟世界中独有的美好与情趣,可以说,无论是线条的运用还是纹理的渲染,都极其独到,那清雅静谧的艺术情调,不仅仅是“养眼”,顶重更的是“养心”,心因美动,心因静闲。

  

    美在中国画中是外在的东西。仅仅靠外在的“一见钟惰”,难免会有审美疲劳。张桂枝先生的花鸟之美,是由内而外的美、是动静之美、空灵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这集众美与一体的美,是中国画中不可多得大智大美。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大智大美,张挂枝工笔才有了十分鲜见的灵秀之气,剔透之韵,美丽之魂。如张桂枝先生的《双鹊图》:银杏树上的交颈啼鸣的双鹊,仿佛是在呢喃嬉戏,或要展翅飞翔,他在无限生机中以动驭静,以静破动。可以说,一幅小小的四尺斗方,却把中国画中动静之美的传统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桂枝先生的花鸟不仅仅强调美的亨受,在色彩运用上也非常独到非常讲究。画面中红绿的映衬充满了静雅之气,红的不媚俗,绿的又十分的素淡,处处流露着一种宁静与美好。他的施彩厚重和雅淡错落有致,总会给观者留出博大的深度空间,同时还要让观者从中领略到的诗情画意。画面中无论是红绿的映衬还是赤橙的运用,都充满了凊静雅美之气,红的不媚俗,绿的又十分的淡雅。无论是他笔下的《和平颂歌》,还是笔下的双喜临门》,乃至其它众多作品,其色彩运用都非常精巧,都非常到位,非常抢眼,画面都力图从花的娇艳可爱,显岀鸟的情趣可人,但又把娇而不媚艳而不俗的大美尽情地展现出来。如此大胆精湛的色彩运用,不仅给观者带少有的美的视觉和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出一个工笔大家卓尔不凡的技艺。

    当然,色彩在中国画中只是一种表现手法最难得的是,张桂枝先生笔下的花鸟,有一股不多见的清新之气。可以说,这也是一个大家有别于其他画家的根本所在。尤其是”清气”,画中若无此气,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虽然说只有大俗才有大雅,但“大俗”绝不能称之为艺术。看不少画家的作品至所以“没有感觉”,很大程度就是画上缺少“清新之气”。生动的画面可以因高人指点、自己的研习而获得,但这“清新之气”,多半是来自深深的学养和少有的天赋,否则,即便有大师指点,加之画家终生的努力,也很难得到。

    在中国画中,表现质感的真实、造型的准确并非难事。张桂枝先生在体悟秉承中国传统绘画美学要义的同时,并不仅仅是唯物写实,其笔下呈现的完全是生命的意象,以造型之美、意境之美传达生命之美:翎羽的逼真质感和微妙起伏,祥和的氛围,静穆的气息……无不传达出对生命的挚爱。张桂枝的花鸟世界是一个大爱的艺术世界。观其画,满纸爱意:笔墨之爰、色调之爱、造型之爱、构图之爰……正如清水芙蓉,爽若天籁,给观者以无尽的大美之爱。

  

    虽然不少画家主张“笔墨当随时代”。但在张桂枝先生看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传承的创新,那只是一座新的坟墓,无论在当下多么热捧,都不可能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深深的痕迹。正如张桂枝先生所言:中国画在理论上没有“创新”二字,只有有传承、继承、独到。既能正确地领悟前人的智慧,又能够在“花花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感觉,找准自己的“独到”,这无疑就是新的,这个新不是“创”出来的,也不是“求”出来的,而是下意识的,是“水到渠成”,是自然而然的流淌。张桂枝深知:中国画至所以千年而不踤,很大程度上不在于创新,而在于传承;中国画至所以称其为中国画,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画的精,中国画的美,中国画的真,中国画的韵,而一味的“创新”,笔下画岀的是非驴非马的东西,是对中国画的亵渎和玷污。“时代总是短暂的”。“笔墨当随时代”只能是后人回望历史时发现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事先的“设计”,一味追求“笔墨当随时代”,难免会会丢了真我,丢了本真。只在传承中坚守,在坚守中的传承,才能创造出中国画全新的艺术符号和艺全新的术风格。

    虽然我对张桂枝的工笔到了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地步,但每每看张桂枝的作品,仍然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要知道,这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是很少作品才有的。自己虽然在一个全国性的文化机构担任领导,接触过的名家大师也多不胜数,但真正像张桂枝这样“独具特色”大家真的是少之又少。要不然,就不会有媒体称张桂枝为当下“中国花鸟第一人”,也不会有评论家称张桂枝的工笔作品是“继于非闇、陈之佛之后中国工笔画的又一里程碑”。对这些溢美之词,张桂枝总是一笑了之:“咱自知自己有几斤几两,这个第一还是让别人去当吧!”先生的自谦且不去管他,但我不能不说,从张桂枝的工笔画中确实不难看到一个真正的书画大家特有符号。至少,在中国现代工笔画进程中,张桂枝是一个不可多得也无法潜代的人物。因为张桂枝的作品由内向外都浸淫着一种雅气,一种清气,而这种留得清气满乾坤的唯美画风,既体现岀一个工笔大家平和的心态,又展示岀一个工笔大家“不一样就是不一样”的艺术水准。这样的画家,不会也不可能不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是字如其人也好,是画如其人也罢,一个成功的书画大家,作品中难免会留下特有的符号。回望张桂枝的艺路里程,那之中和国画大师于非闇颇有惊人的相似:虽然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但直到中年才开始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他从临摹清代宫廷画入手,后学宋、元花鸟,并着意研究宋徽宗花鸟技法。他曾拜爱新觉罗后裔画家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启功、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一路走来,张桂枝路子正而传承有序,这对一个书画大家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从而使他的工笔花鸟处处彰显出少有的“皇家的富贵”。看张桂枝的作品,总令人联想到《贵妃醉酒》的雍容华贵,总令人联想到《芙蓉出水》的清新不俗。张桂枝是用隽永的语言,表达对花的爱戴和对花理解。尤其在这个物欲膨胀、人欲横流的时代,花和人,鸟和人都一一被时代异化了,少有人会对杜工部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特别的感受。其张桂枝先生对那一花一鸟确有如此的厚爱,如此纯真的表,这不能不令我感动。

    对张桂枝先生的工笔花鸟,似乎用任何溢美之词都显得不够份量。但罗里啰嗦写上这么长的文字,又不能不就此打住,那就套用佛教经典中的两句名言作结吧:一花一世界,一鸟(叶)一乾坤(如来)。

 

桂枝简介:桂枝1947年10月生于河北盐山,当代著名工笔国画大家,一级美术师。张桂枝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曾拜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启功、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绘画和书法有着深厚的底蕴。张桂枝擅长动物、花鸟工笔画,书法以瘦金体见长,多次参加国内各级书画大赛并获大奖。现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中国中西部地区顾问等。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优秀知识分子、河北省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荣誉称号,荣获“世界和平勋章”等。他的工笔画细腻生动、富贵传神,享誉国内外。其作品“春韵”、“戏猫图”、“华夏雄风”、“一览众山小”同时收入《中华书画鉴赏辞典》;长卷巨作《百虎图》、《百猫图》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名家高度赞誉,被联合国人才组织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应邀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举办个展或联展,岀版有《张桂枝画集》、《张桂枝工笔画集》、《中国工笔名家——张桂枝画集》。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