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小慧《无边界--跨界艺术札记》有感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裘新民    时间:2015-01-19

                      

    读完王小慧的新书 《无边界》,忽然想到这么一句话:世上本无界。

  当然,这话因一句偈语转化而来。所谓界,只是人类历史演变的结果,其意义更多是在社会分工的划分与统计学的运用上,因为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分工越来越细。对生命而言,生活的原本,总渴望在被人为划定的无数个界中,既保持着一份持重与安定,又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抵达,就如空气中的分子,不甘于安分。而现代社会,似乎已然习惯性地将人或物锁定在某一个界中,充任某一种角色,并固化之。就个体而言,这似乎是作为一种界定“本我”与“他者”区别的参照,并取得社会的认同。

  人性的弱点,看似容易墨守成规与习俗,甚至屈从于自身的惰性。其实不然。人们更愿意寻求突破、尝试、不断追求,哪怕只是一小步。生活本身,往往寻求着突破,因为生命的本原不可能一直被限制、被圈定在某一框架里,活脱脱的生命总是更愿意找到一个突破的方式,只要它愿意,它就会努力地去渗透、融合和抵达,回到生命的本真。对于不断被割裂的人生来说,这或许是自我救赎的方式。

  问题是,人们往往懒于行动。

  因此,读王小慧这本新书,她所经历的,她所追寻的,她所充任的,是她在艺术领域的不断追求与探索。她的追求与探索,又始终能够激发读者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也即通过王小慧跨界艺术札记的所思所为,反观自己存在的另一种可能,寻找更宽阔的界域。

  王小慧的跨界艺术是跨学科、跨领域甚至跨文化的,她做雕塑,做装置,做影像,做设计,做行为艺术和新媒体艺术,做许多大型艺术或文化活动。艺术,是她的自由王国,她不拘泥于形式,形式只是她的舞台,多年的磨砺与修炼,使得她可以任意出入其间,这种出入,更得益与她的经历和学养,以及在艺术道路上的孜孜以求。“花非花”、“九生”、“破碎的月亮”、“又见梨花”、“我的前世今生”、“10000个人的行为艺术”、上海大剧院的“艺术之吻”、“如意结”和“幸运门”、列支敦士登邮票,甚至还有纳米摄影———无一不是表达或展示她对生活和艺术的逻辑经验,享受着无边界的自由,抵达东成西就的境界。

  不仅如此,通过王小慧的“做”,也即她的艺术创作过程,可以看到她从对艺术的追求,到将艺术植入生活的融合,运用现实与非现实的手段,展现艺术所具有的一切形式,带给人一种波德莱尔所说的“通感”。并且,她“做”的本身,即是试图将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或者是将生活赋予了艺术的含义。

  “我觉得我这个人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如果我一辈子坚持做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做一个很长久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行为艺术。”

  忽然就觉得,这一切有庄生梦蝶的意韵。

  所谓境界,其实就在一步之遥。只要你跨出,以你的天赋,辛勤地劳作。

  有一段诗,虽然曾被无数人引用过无数次,但还是愿意在此再引用一次。因为读这本 《无边界———跨界艺术札记》,脑子里蓦然闪现出那美丽而诱人的诗句,那就是海德格尔在他那篇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 一文中所引的荷尔德林诗句: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海德格尔在另一篇谈荷尔德林诗歌的文中说到:“一切劳作和活动,建造和照料,都是‘文化’。而文化始终只是并且永远就是一种栖居的结果。”

  艺术家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其对艺术的态度。

  谢谢王小慧带给我们的又一次惊喜。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