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辉: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及其身后之事

来源:得意典藏    作者:余辉    时间:2015-07-02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余辉

一、《女史箴图》卷在魏晋南北朝

1、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

魏晋南北朝的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朝政无法以一种专制思想钳制处在分裂中的人们。文人士夫的思想从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空气中解脱出来,面对北魏曹氏和西晋司马氏等统治者恣意专权的政治局面,只有在失望中寻求实现自我生命达到“玄虚淡泊,与道逍遥”的老庄境界。他们以道家的理论来解释儒家的经典著作《易》,以此为中心而形成的哲学流派即魏晋玄学,其代表者初有曹魏时期的王弼、何晏等,后有晋朝的“竹林七贤”,他们所热衷的玄学即研究天地万物的本体——“无”,就是这个神秘莫测的“无”中生出万物之“有”。在生活态度上,他们崇尚自然无为,过着任性不羁的生活。但是他们的内心未必畅快,久久不能释怀的是他们真正的儒家思想本性受到压抑。魏晋名士们是“魏晋礼教的破坏者,实是相信礼教到固执之极的。”

有许多事例可以证实,魏晋名士们渴望回复到儒家的礼治秩序上来,如在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里,东汉名臣陈仲举礼敬贤人,东汉长乐少府李元礼推广儒家名教之行、魏晋太保王祥的孝母之行、刺史殷仲堪的节俭等等,《世说新语》对反映儒家思想道德的记述也是正面的,在《政事》通篇里强调的还是儒家的德政,都反映了魏晋名士们感念儒家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

《女史箴图》卷产生的历史背景:魏晋南北朝后宫乱政现象,以贾南风(257年- 300年)最具代表性,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她为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的三女,她身材矮小(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她生性残暴酷虐、嫉恨霸道,生活极为荒淫糜烂,闹得宫中全无规矩和法度。她为了与太后之父杨骏争夺权力,借晋武帝司马炎大肆封王留下的遗患,挑起了长达16年(公元291—306年)的内乱,史称“八王之乱”。先后参与杀戮的是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成都王颖、长沙王乂、河间王顒、东海王越,最后贾后在乱中被杀。

张华为什么要作《女史箴》的背景:该图是根据西晋广武侯张华《女史箴》一文中的故事精绘而成。张华(230-300年),字茂先,方城(河北固安)人,官至中书监、司空,为朝廷里著名的铮臣。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被赵王司马伦所杀。张华著《女史箴》主要是针对当时朝政失修,特别是女德受到贾皇后的的肆意践踏,激起他愤然作《女史箴》,内容都是关于女子所应遵守的封建伦理道德和节操,一方面是欲以此训诫当时的女性,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的角度鞭挞西晋贾皇后荒淫残暴和专横祸国的丑恶行径。

2、顾恺之的生平和才情

顾恺之(约公元345—406年),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顾悦之的官位系从州别驾至尚书右丞。

3、顾恺之的艺术贡献:传神、游丝描、精到

唐代《历代名画记》里,顾恺之游丝描的魅力被张彦远概括得十分贴切:“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

东晋顾恺之(唐摹本)《女史箴图》卷(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349厘米,大英博物馆藏)


作者是谁?

• 传统结论:东晋顾恺之作,唐代摹本。

• 杨新先生根据画中具有时代特性的山水、老虎等图像和北魏贾后乱政的时代背景,提出该图作于北魏。

• 方闻先生依照“6世纪人物造像有圆柱体积,立体化的风格”的实证,又结合南朝书法史研究图中的题文字迹,断定该卷是南朝时期的作品。

分段释义:

第四段:画“冯婕妤挡熊”的故事,典出《汉书·外戚传》。冯婕妤是西汉元帝的嫔妃。一日,元帝率众去御园看斗兽表演,突然跑出一只黑熊,它攀槛而上,直扑元帝,众嫔妃惊慌失措,只有冯婕妤挺身上前,以身挡住黑熊的去路,两武士乘机将黑熊刺死。元帝得救后问冯婕妤为何挡熊,冯说:熊见人则止,以身挡熊是为了救护陛下。画家为衬托出冯婕妤的大胆无畏,画了两个慌忙躲到元帝身后的嫔妃,与冯婕妤的果敢之举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段:绘“割欢同辇”的故事,典出《汉书·外戚传》。汉成帝刘骜欲与宠妃班婕妤同辇游后宫,班婕妤坚辞不就,以所见的历史图画为据,说亡国之君夏桀、商纣王、周幽王身不离宠妃,而贤明之君的左右尽是能臣贤才,与君同辇,将会使成帝变成类似三代的亡国之君。汉成帝听了班婕妤的劝诫之言后赧然而去。画家在辇后绘有二女,前者为班婕妤,后者可能是宫中的女史官,以赞许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
第六段:画“防微虑远”之意,以图解的方式规劝妇女应该遵守的封建操行,右侧的高山象征着高尚的品性,意即行好从善应从小做起,聚土成山,左侧的弓箭手象征着施暴行恶,意即人如果变恶则一触即发,犹如发箭射雉。画中人与山的比例极不合度,天空中绘一日一月,意为“日中则昊,月满则微”,要求妇女要求妇女时时处处都应警惕、自责,万勿有失。
第七段:画“知饰其性”之意,要求女子不仅注意修饰其面,而且更要注重修养其内心的操行品性,图中绘三女在对镜梳妆,更深层的意蕴是在修性。
第八段:画“出其言善”之意,训诫女子应知言语之善对维系夫妻感情的重要性:“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达斯义,同衾以疑。”画中绘一对夫妻在同寝之前对话,其乐融融。
第九段:画“灵鉴无象”之意,绘一群妇女和童子在闲坐聊天,中描绘男仙,意在告诫女子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恪守规范,神灵(即画中的两位男仙)时刻都在暗察她们的言行:“勿谓玄漠,灵鉴无象,勿谓幽昧,神听无响。”画中的男仙正在侧耳细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妇女们的一切,潜藏着无形的威慑力。
第十段:画“欢不可以渎”之意,绘一男子挥手阻止前来寻欢的女子,提醒男女之间应欢、宠有度,即“欢不可以渎,宠不可以专……”该幅图简意赅,衣带飘举的女子显示了她疾进的速度,男士的挥手拒绝的动作十分鲜明。
第十一段:绘“静恭自思”之状,画一女子坐而静思,反省其言行。
第十二段:绘“女史司箴”之意,画一着曳地长裙的女史官面对二女秉笔直书,她仪态庄重,形象秀美,上题:“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全卷的箴言皆出自“她”的忠告,以女诫女,更具感染力。她担负了记述诸女操守的责任。
 

二、《女史箴图》卷在唐宋金

唐代宫廷组织书画家临摹了大量的东晋二王的书法和名家绘画,以求得到永久保存;《女史箴图》卷最早著录在北宋《宣和画谱》里顾恺之的名下,得到宋徽宗的赏爱;曾被南宋绍兴内府收藏;后被金章宗收藏、书写跋文、钤印;然后又回到南宋归权相贾似道收藏。

那么《女史箴图》是如何到南宋去的?

在南宋,类似《女史箴图》卷以女诫、女德为内容的绘画长卷不在少数,马和之就曾绘过许穆夫人的故事,刘松年曾绘《宫蠶图》三卷,马远曾作《女孝经图》等。更有一些以南宋院体画风绘成的佚名《女孝经图》卷传世,本问世前后,涌现出上述诸多有关女诫和女德方面的绘画。宋本《女史箴图》卷的出现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南宋时期,朱熹的“朱学”一方面将孔盂之道推向哲学崇拜的高峰,另一方面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渗透到市俗生活的每个角落。其中包括妇女们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了空前的钳制,甚至加剧了对女性缠足的管束。宋高宗的时代,国破家亡,皇室里连续出现了数位贤惠的皇后和皇太后,如赵构之母韦氏,妥善地将徽宗、皇后郑氏和高宗邢氏的棺椁运回南宋,高宗后邢氏身陷金国,临终前将金环托使臣交给赵构作为信物。宋室在南宋前期确立朝政纲纪,依照三纲五常去确立女德和女诫的条规,宋本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宋本的第一段概括了卷首箴文的内容,也是全卷的核心内容,“妇徳尚柔,含章贞洁”,画庖牺氏定夫妇、君臣之制,画面为一君王与一妇人相对,意即妇对夫如同臣事君。
第二段画“樊姬感庄,不食鲜禽”之意,樊姬是楚庄王的夫人,画中的三件青铜盛器空空如也,以示樊姬绝食活禽之意。

第三段画“卫女矫桓,耳忘和音”,齐桓公夫人卫姬跽坐于地,静听钟磬之声,不使齐桓公陷入郑卫的靡靡之音。
后面内容同于唐摹本。

三、《女史箴图》卷在清代

《女史箴图》卷包首
《女史箴图》卷引首
《女史箴图》卷金章宗跋
《女史箴图》乾隆御笔
词臣画家邹一桂奉旨而作

乾隆皇帝重新装裱,入《石渠宝笈》,与北宋李公麟(传)《潇湘卧游图》卷(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李公麟(传)《九歌图》卷(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和宋人《蜀川图》卷(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一并存放在建福宫的静宜轩,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诗句,“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为“四美具”。与三希堂(周敦颐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帖合为宫中七件书画极品。

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包括《女史箴图》的四美具移至乾清宫内的懋勤殿。《女史箴》图存于后宫两处,其用途不言而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占领紫禁城。
约翰大尉(1870-1937),出生于印度港城马德拉斯,其父塞缪尔 · 莫里斯· 约翰是当地的一个会计。约翰从军后,一直驻守印度,直到在印度军第一孟加拉骑兵营(大队)某中队任中尉(1891年)。不久,他返回了印度,他要请假1年半(1901年7月-1902年12月)养病。他到了伦敦,开始实行他倒卖《女史箴图》卷的计划。

他手里《女史箴图》卷是怎么来的呢?来自颐和园?清宫?还是八国联军在北京搞过的拍卖?他为什么要卖给大英博物馆?
他住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旁边的小客栈。

卖价:1903年1月7日,约翰大尉以25英镑卖给了大英博物馆,4月8日入账。25英镑合今天2747英镑,涨了近110倍,合27000多元人民币。而在当时,该图实际价值相当于人民币10000多万。

 

四、《女史箴图》卷在当代

名画被宰割。20年代《女史箴图》被大英博物馆的日本裱画师的无知切割成若干块。

20世纪50年代以来被研究、受保护。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