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秋
国画
郑美秋

人气:1032

喜欢:10321

关注:

+ 关注

郑美秋传统也需与时俱进

时间:2022-04-15   作者:京华时报   来源:京华时报

扎西德勒97x180cm2008年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首都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展”上,郑美秋带来了西藏题材的新作品,郑美秋接受《京华时报·艺术品投资周刊》采访时说,她认为,艺术是时代的呈现,也是艺术家内心的表现。

创作是修行的过程

一壶茶、一支香伴随着郑美秋一天的创作。郑美秋用了“修行”二字来诠释她的创作状态,创作对于她来说是一个宁静致远、厚积薄发的过程。郑美秋并不相信灵感迸发一说,她认为绘画创作并不像诗人写诗一般,会突然来了感觉之蹦出一段佳句。

艺术创作是一种对现状的感受、对生命的思考长期积累的结果。画面中的清静和安稳便是郑美秋向往的理想世界,绘画就变成了一种寻找和谐和安宁的过程。如此看来,在郑美秋心里,把创作比喻成修行再恰当不过了。

正是这样一颗对艺术有宗教般虔诚的宁静的心才能耐得住工笔重彩画创作繁琐而长期、寂寞艰辛的过程:首先是收集资料、构图、设色、矾纸、透稿、线描、三矾九染等等过程,一张大概200x150cm的画一般要画几个月的时间。学院派出身的郑美秋真正用心在创作,要求自己每幅作品都要达到精品的标准,“这是非常耗费时间成本的事,同时需要体力,所以一辈子也不会留下很多。”因此郑美秋并没有刻意的进入市场,纯粹为了创作而创作。

以技入境渲染诗意

郑美秋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唐卡和传统工笔重彩画的影响:强调了平面化的视觉效果,在唯美式的写实手法与具象描绘中,注入了装饰风格与抽象因素,扩大了画面外延,增加了画面的抒情气氛与诗意境界。

郑美秋笔下的都市美女与藏女等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便是直接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生命的蓬勃所带来的诗意。尽管,背景与环境被有意识的简化与抽象,但人物形象的形神兼备补充了观者视觉的焦点。

《扎西德勒》描绘了三位端庄的藏女形象,构图仍然延续了虚化背景突出人物主体形象的方式,色彩采用了天然矿物色和植物颜料相结合,石青、石绿、朱砂等丰富的色彩使画面呈现宝石的光泽,作品的完美程度体现了郑美秋对工笔重彩画技法的娴熟掌握与独到的个性处理。

素材源于交流与阅读

西藏题材的作品源于郑美秋每年的采风之旅。采风在郑美秋看来并不是单纯的拍照片、画速写、收集资料,而是要深入生活与藏族同胞交朋友,了解他们生活习惯与精神追求。郑美秋认为,生活是她创作的源泉。

对郑美秋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她的老师:工笔重彩画泰斗蒋采苹老师。蒋老师总是会以大艺术家的标准去要求郑美秋:艺术都是代表时代的思想表达,不单单是小情小调自我的表达。在蒋老师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下,郑美秋不但刻苦努力于绘画创作,还大量阅读了有关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书籍,努力让自己成为内外兼修的艺术家。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