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
其他
舒怡

人气:1263

喜欢:1263

关注:

+ 关注

舒怡:对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发展的策略建议

时间:2019-04-06   作者:舒怡   来源: 《中国文化报》

摘要:今天,艺术正在更多地介入公共空间,介入社会生活。当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外延不断被扩展,不仅涉及雕塑、壁画、景观、规划、建筑、设施等领域,还体现了绘画、戏剧、音乐、舞蹈、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的当代艺术新探索。它可以成为实体的物质构成形态,也可以成为动态的社会交互活动,还可以是虚拟的信息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影响社…

今天,艺术正在更多地介入公共空间,介入社会生活。当代公共艺术的概念外延不断被扩展,不仅涉及雕塑、壁画、景观、规划、建筑、设施等领域,还体现了绘画、戏剧、音乐、舞蹈、新媒体艺术等方面的当代艺术新探索。它可以成为实体的物质构成形态,也可以成为动态的社会交互活动,还可以是虚拟的信息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影响社会的文化景观现象。

我国正在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进步,全面快速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公共艺术的增设成为环境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受到广泛的重视。国家对“艺术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推动政策频出,需要符合新时代的精神文化环境和公共艺术作品,来传递社会责任,实现文化使命。当代公共艺术的多元形式已经大大突破了过去的狭窄范畴,以往的定义已无法涵盖丰富的发展现状,这就迫切需要在公共艺术的研究领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政策和理论体系。

为此,我对推动中国公共艺术发展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是,在充分认识其文化价值的基础上,通过政策驱动,大力倡导城乡公共艺术营造。如果我们能在城乡的街道、社区、广场等各个角落,通过公共艺术营造出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营造出现实与历史对话的氛围,营造出充满艺术美感的公共空间,充分发挥公共艺术传承历史、抚慰心灵、凝聚人气、启迪来者的教育意义,就可以使社会生活更具生机和活力。

二是,构筑公共艺术构建的良好生态,加强公共艺术审美教育与民众沟通。当代公共艺术作为公共空间的艺术呈现,不仅意味着物理空间的共享,更意味着精神内涵的共同拥有、共同参与和共同分享。当下中国公共艺术的发展应该倡导公共艺术的社会人文关怀,更多地开展公共艺术宣传,促进人们对公共艺术领域的关注,提高公众的艺术审美,引导人们体验和发现公共艺术的价值,更好地建设打造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艺术形态。我们的艺术家需要在创作中充分调研民意,用创作体现公众的意志与情感,表达当地的文化特征,提高公共艺术的整体协调性和环境匹配度,避免粗制滥造和不接地气的审美强迫感。

三是,结合政府与民间的双重意愿,推动理想城乡空间的艺术实践。公共艺术作为公共文化的象征物,可以起到文化载体和地标符号的作用,是当今城乡设施中日趋重要的文化载体。由于公共艺术的创作和视觉意向直接影响公共文化建设的品质,因此需要通过争取政府支持,集合民间共识,倡导更多具有理想主义色彩和人文精神的公共艺术实践活动,打造面向未来的人文宜居的美好生活场景。

四是,以创作为本,催生更多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反映时代精神和文化潮流的人性化、多样化的公共艺术,使公共空间为公众所乐于使用和享受。因此,培育更多具有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公共艺术创作者,催生融入中华民族历史底蕴与新时代艺术特色的优秀公共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公共艺术引导精神文明及意识形态的效用,发挥出公共艺术的审美提升、符号传播、美育教化功能,促进当代公共艺术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发展。

当代公共艺术的格局呈现出多元与共生的发展状态,跨界融合创新已经成为了公共艺术的发展趋势,这是中国公共艺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期待中国公共艺术更好地美化生活,造福人民。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