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也
油画
莫也

人气:2564

喜欢:2546

关注:

+ 关注

美人如诗,佳作如织——莫也油画作品刍议

时间:2018-02-19   作者:王来文   来源:国际艺术大观

莫也,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1995——199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福建省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中国立竿见影书画院特邀画家。

 

美人如诗,佳作如织——莫也油画作品刍议

作者:王来文

相比较而言,西方的油画有如西方的音乐与歌剧,总体上而言是一种大江大河急流澎湃式的,激情与激烈的,充满矛盾与冲击力量的艺术,更多地带着某种男人气质的刚性艺术,如狂风吹折大树,似暴雨冲刷大地。像阿尔卑斯山雄浑,似西班牙斗牛士般强健。其审美感觉犹如一首交响曲。而东方的中国画有如中国古典音乐与戏曲,是一种潺潺流水式的、平和的、温文尔雅的、充满着中庸之道的艺术,更多地带着某种女人气质的的柔性艺术。像春风吹拂人身,像细雨打到人头,像银色月光洒落大地。其审美感觉似一首小夜曲摇篮曲。

有趣的是,西方这充满刚性男人气质的油画到了中国一位温婉的美人手上,却产生婉转的变化,在经其纤纤之手绘制而成的作品里,特别是其近年的荷花系列作品里,散发着十足的中国审美意境之美一一缥缈的幽远,淡淡的幽愁,神秘里含着轻轻的感伤忧郁与冷意孤独,静谧中充盈着东方的禅境意象与玄思。中国画的意境,主观式的油画写实手法,技法上浪漫主义抽象表现与现实主义写实手法相结合,表现出写意的精神和诗意梦境。淡淡的幽远,静谧的浪漫,神秘的梦幻,恍如梦境似真似幻。画面整体不古不今、亦古亦今,不中不西、亦中亦西,亦静亦幻、静拓于心,空明弘廓、清微淡远。其将心象转化为图象,把现实图象转为心象,无关乎宗教,却有宗教般幽淡虚幻禅境。此美人画家是寓居东南福建厦门的女油画家莫也先生。在现当代女画家中,国画家周思聪的水墨荷花系列作品有此境,油画界有此境界者唯美人画家莫也。

在西方油画引入中国的百年历程中,意象化或写意追求一直是油画界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油画先驱徐悲鸿、林风眠、关良、常玉、吴大羽、吴冠中、苏天赐等一直是先行者,并形成中国写意印记的作品而受国际重视。让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和共同发展中益显价值。写意与意象精神的追求更是近年来中国油画界的共同向往和艺术自觉,然当下的这种探索似乎缺少前辈油画家们对内质追求的思考,更多甚至可说是一味的关注画面效果与画面语言写意性笔触与技术的探求,有滑向荒率草野的倾向,对油画的古典精神与高贵品质有所丢弃,这是值得当心与警惕的。

莫也近年来的作品中表达着她对意象美境的思考,画面有中国审美的诗性词境。可贵的是她的这种东方审美,是通过油画语言中宝贵的古典手法和古典气质来表达的,其画面中虚实的对比,具象与意象、写实与抽象的对比与自由转换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识出她有着强烈当代绘画语汇的画面背后,弥漫着浓郁的古典绘画的气质和古典油画技法之美韵的。可以说,她的技法是追循西方油画古典之美的规范,她的表达是渗透着东方审美之意趣的。她对油画艺术的理解是自信,追求是淡定的,再与世俗的对话中其内心是孤独的。而艺术家内心的孤独往往蕴藏着丰富而炽热的情感,而这种真挚赤诚的情感通过创作在作品中得以宣泄得以流敞,艺术家只有进入这种人生状态,即人的自然生命状态是其艺术生命状态,产生出来的作品才会是至性至真之真情的,才会是感人的。近年来莫也的荷花系列作品就是这样的作品,在其作品面前,观者的心是会触动的,感动的。为画面的寂静所感动一一既感动于荷的生命弱小,又感动于荷的生息不断的生机,感动于阳光明媚的温煦,又感动于荷塘池水的宁静。而这一切的感动源于画家内心炽热情感的流动。所以作品是亲近的,是真诚和朴素的,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感情的自觉。无形中完成了以人文情怀对作品的精神提升,内心情感表达与对大自然咏叹神与貌的结合。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让民族恢复了希望。莫也成了我国恢复高考后后第一届高等美术院校的佼佼者,也是当时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少有的几位女学员,是当时伤痕美术创作的重要骨干。如今,她和她的同学罗中立、何多岺、周春芽、张晓刚等都是新时期中国油画艺术探索的前沿和领军人物。我与莫也虽接触不多,但对其创作和艺术状态始终关注,其作品让我感动甚深。一直思考着为莫也写篇小文,今又重读细品其佳作,略添不少感受,付诸笔端,略表对莫也油画艺术的由衷赞赏,也感动于她的人格与人生的力量,特以"美人如诗佳作如织"为文之题。

  2016年夏于闽江南畔文心堂北窗下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美协副主席)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