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峰
李心峰,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第七届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详细]

李心峰:认识艺术,认识艺术学 2022-02-13

《艺术学核心素养》

李心峰 主编;秦佩 副主编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21年12月

说起艺术,人们可能会觉得既非常熟悉,又有些神秘、陌生。说熟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所谓艺术,不就是我们在美术馆或客厅里看到的书法、绘画、雕塑、工艺等作品,在舞台上看到听到的音乐、舞蹈、戏剧,相声、琴书、快板等各种曲艺,各种超越身体极限的技巧柔术以及马戏魔术等杂技表演,在影院银幕上看到的电影和电视荧屏上看到的各种节目,还有在书本上看到的诗歌、散文、戏剧剧本、小说等语言艺术作品吗?此外,可能还有各种形态的建筑艺术,愈益大众化的摄影艺术,越来越新潮的动漫艺术、游戏艺术、计算机艺术、多媒体艺术、人工智能艺术……说神秘、陌生,是由于在无限丰富多姿、气象万千的艺术世界,还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有待解开,比如,古希腊经典悲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四大经典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可以起到震撼人心的悲剧艺术效果,今日的小品《吃面条》《超生游击队》《主角与配角》等等的艺术效果却是让人开怀大笑,但它们却都被称之为艺术;位列中国古代青铜礼器之首的后母戊鼎、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行书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国古代绘画经典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上上品的艺术杰作;当代西方艺术史中杜尚的《泉》(小便池)、《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安迪·沃霍尔的《布里洛盒子》等前卫艺术作品,也被认为是艺术的探索、创新,甚至名噪一时、影响颇巨;古希腊的雕塑代表作《断臂的维纳斯》《掷铁饼者》《命运三女神》《拉奥孔》等被视为今人难以企及的美的典范,充分展现了古希腊艺术的审美理想“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几十万年前甚至几百万年前原始人制作的第一件石制工具、第一把石斧,也被提出“艺术的发生与人类的发生同步”之说的艺术理论家、艺术史学家命名为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作品”;等等。这些面貌迥异、旨趣迥别、效果极其不同的所谓人工制品,都被人们名之为“艺术”,那么,究竟是什么元素、哪些因子、何种属性将这些千姿百态、样貌殊异的缤纷繁杂的对象联接为、汇聚为、凝结为一个意义共同体,被人们共同名之为“艺术”?如果用比较学术的话语来说,这些共同被称之为“艺术”的存在,究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的本质、特性?人类的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掌握世界的方式”、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均马克思语),在整个人类掌握世界的各种方式中,在人类的生产与精神生产系统中究竟居于何种地位,有何自身的特殊性?艺术作为人类一种文化创造形式,它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又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与人类其他基本文化形式如宗教、哲学、科学、语言符号等又具有怎样复杂的关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人类的艺术,在社会整体结构体系中又具有怎样的地位、怎样的功能作用,它与其他种种社会要素、社会子系统如经济、政治、民族、种族、性别、族群等又有着怎样复杂的关联纠葛?虽然我们可以从大的方向上认同艺术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同步这一有关艺术发生的新的假说,但艺术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创造、精神生产、掌握世界方式,它究竟有着怎样神奇的起源?人类的艺术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已经形成为一个超巨系统,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划分它的各个层次,各个层次都有怎样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形成了怎样的结构关系?艺术的种类如果从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去划分,会产生无数的种类现象,那么,什么是艺术的基本门类?艺术的基本门类由哪些艺术所构成?主要在艺术基本门类这个核心的、主轴的层次上概括的所谓“艺术的体系”,有没有随时代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时代性差异?有没有因地域、民族、国别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人类的艺术作为一个动态的活动系统,它由哪些主要的环节或要素所构成?其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相互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人类究竟是为了怎样的目的生产出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艺术作品?艺术对于人类究竟有什么用的问题,是同“酒对于人类究竟有什么用处”相同或相近的问题吗?为什么有人说“艺乃小道”,不过是闲暇之寄托、雕虫之小技,不足为外人道,但也有人将其提升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来讨论艺术的价值?为什么有些艺术作品耗费了创作者不少的心血、劳动、时间、精力却无人问津,而某些从地下出土的唐琴、宋画、元青花等却价值连城,送去拍卖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确,在艺术的大千世界,人们有着太多的有待破解的谜团与疑问。因此,我们从事艺术理论研究、艺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向公众、向广大的读者,同时也向艺术领域的从业者,艺术理论的爱好者、初学者以及更多希望迈入这个神奇世界的朋友们,写出适合他们阅读的有关艺术基本的、主要的、核心的知识素养的图书,帮助人们去认识艺术,去揭开心中一个个谜团与疑问。

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不仅要认识艺术,而且还要认识艺术学。这一点对于广大艺术领域的从业者——各个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艺术经营者、管理者,各级各类文联、作协的干部,各种类型的艺术馆、美术馆、展览馆、剧场、剧院、影院歌厅舞厅等艺术机构的管理人员,艺术理论与批评以及艺术史的学习者研究者等,尤其应该如此。


在帮助人们认识艺术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我们过去出版过的一些比较好的艺术原理、艺术概论之类的著作或教材,已经为人们提供了一批优质的读物;一些美学原理、美学概论之类的专著或教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发挥这种认识艺术的作用。比如,我以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其他一些老师们,就经常会向一些青年学子、备考硕士博士的学生,郑重推荐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告诉他们这部高校教材,除了前两章是讨论美与美感问题的,后面三章分别讨论的是“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这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相对简明而完整的艺术原理文本,对于我们认识艺术,提供了一个相当权威、可靠的阅读文本。

与“认识艺术”这样一个相对容易实现的目标相比,我们现在还要提出一个目标,就是我们要在对于艺术有一定的认识基础上,进而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即“认识艺术理论”“认识艺术学”。尤其是艺术学已经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体系中的一个独立部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一个独立的门类学科并且已经获得长足发展的今天,在艺术学自身日益形成为一个由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不同要素所构成的超巨超复杂的学科系统的情况下,我们一切与艺术相关的创作者、实践者、从业者、经营者、管理者、研究者、教育教学工作者,以及一切关心关注喜爱艺术的朋友们,都应该对于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艺术理论、艺术学有所了解有所认识。


正是为了达到“认识艺术”与“认识艺术学”这两大目标,我们编写了这部《艺术学核心素养》。按照这一设想,本书的内容也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为了人们更好地认识艺术而设立的一些条目。这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第一编部分条目中。比如,像我们在本引言一开头所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简单地说,也就是关于究竟什么是艺术,艺术究竟是如何随人类的诞生而诞生,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究竟如何,艺术对于人类究竟有何用处,艺术世界是由多少基本的艺术门类构成的,艺术活动系统由哪些环节、要素所构成,等等,我们在第一编设立了相应的条目(主要是第二到第七章),分别给予了简明的回答。


其二,是为了人们比较系统地认识艺术学而设立的一些条目。这方面的条目在本书中占了绝大多数的篇幅。其中,第二编,主要介绍艺术学中的“一般艺术学”及其学科群。在这里,限于篇幅仅介绍两种学科类型:1.由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所构成的“三大核心学科”;2.由艺术教育学、艺术管理学、文化产业学、文化遗产学等所构成的“交叉应用学科”。第三编,主要是按照我们在已经完成出版的《艺术类型学》和正在研究过程中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当代中国艺术体系研究》有关艺术世界“四大家族”即造型艺术(美术)、演出艺术(在场实演艺术)、语言艺术(文学)与现代映像艺术的划分,建构的“特殊艺术学”学科群。根据我们目前对于当代中国艺术基本门类主要由17种艺术所构成这一“现代有中国特色艺术体系”的理论概括,我们在这一编里,主要介绍了17个“特殊艺术学”。第四编,对今日乃至将来我们进行艺术学学科建构所赖以继承、借鉴、汲取运用以进行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的理论创造不可或缺的五个方面的主要传统与资源,用五个条目,分别做了简要的概述。它们分别是:1.西方古典艺术理论传统;2.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传统;3.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传统;4.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5.中国现当代艺术理论与艺术学。可以说,第二编到第四编这三编,共有近30个条目,都是为了人们“认识艺术学”这一目标而设立的。甚至在第一编中,也有条目,如第一章“艺术学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为了“认识艺术学”而设立的。

其实,我们上面对本书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具体内容大致区别为“认识艺术”与“认识艺术学”这两大类,也只是一种大致的区分。实际上,这两类条目之间,有一种“互文”性的关联。第一编中那几个主要为了“认识艺术”而设立的条目,其实在帮助我们认识艺术是什么、艺术如何发生等艺术基本问题的同时,也帮助我们了解“艺术本质论”“艺术发生学”等等,而这些显然已经属于“认识艺术学”的范畴了。同样,我们在第二编、第三编分别介绍一般艺术学的学科群与特殊艺术学学科群,同样也可以帮助人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不同的局部“认识艺术”。我们在第三编逐一介绍的17个“特殊艺术学”,在介绍书法艺术学、绘画艺术学、音乐艺术学、舞蹈艺术学、诗歌艺术学、电影艺术学等等时,不是同时也在帮助我们认识这些特殊艺术学部门各自的研究对象即各门艺术吗?是的,我们通过认识艺术,可以同时认识艺术理论,认识艺术学;同样,我们通过认识艺术理论、认识艺术学,可以深化对于艺术的认识。

认识艺术,认识艺术学——这便是我们编撰本书的目的。


当然,必须指出,有关人类艺术的知识,浩如烟海,完全可以编出多卷本的《艺术百科全书》;有关艺术学的知识,也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完全可以编出一部篇幅相当可观的《艺术学百科词典》。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编撰一本有关艺术及艺术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应该掌握的“核心知识”的读本。本书便是这样一本应时而生、应需而写的有关“艺术学核心素养”的读本。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