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万霖
生于1968年,河南太康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后在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蔡万霖:收藏拼的不是金钱,而是睿智 2016-12-19

曾被评为“中国近现代书画十大藏家”之一的蔡万霖在收藏圈颇有影响,自1989年开始进入收藏领域并成为近现代收藏大家,曾发起建立中国第一支艺术品投资基金,在2010年中国近现代艺术市场收纳过亿元作品李可染《长征》,一举写下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第一个亿元纪录,从此带领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亿元时代。

蔡万霖有写书法的雅好,他的字生动而仆拙,体现出很深的修为,其中一幅挂在他办公桌边的作品写的是:“笑看风云淡,坐对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变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静,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长期沉浮于商业投资领域的蔡万霖,认为佛教不仅教人“放下”,还要“拿得起,放得下”。与之相应的,有着浓厚艺术情结的蔡万霖,认为收藏最关键是的将心态放平,收藏拼的不是金钱,而是睿智。

从个人收藏到建立机构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蔡万霖来到海南投入地产业,攒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钱之后,学习艺术出身的蔡万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买画儿。“那个时候见到喜欢的画就要买,最开始主要是买一些近现代的作品,也有一些古代的。专门来北京跟徐邦达这些前辈学习鉴赏。”

随着企业的逐渐壮大开始走向投资,蔡万霖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收藏领域。二十余年的收藏经历,让他在近现代收藏圈有了相当深厚的资历。但2000年之后,蔡万霖已经开始对当代艺术品的收藏。

“我介入市场比较早,北京最早的嘉德、翰海、太平洋,后来又出现了像北京的保利,上海的朵云轩、上海天衡,这些公司,我是看着他们一批批成长起来的,所以在这个市场中露面的时间多一点,大家都认为我是收藏近现代的,但实际上,当代一直是在无形当中进入的,我身边很多朋友,同学都是当代艺术家,当代的收藏是从他们开始的。”

在蔡万霖看来,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大,人数多,良莠不齐,再加上市场的传播力快捷,但是缺乏学术梳理,在这样的背景下,蔡万霖在2010年成立了艺术机构大韵堂,致力于将之建立为一个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非盈利艺术品牌。“藏大家书画,观大家之韵”——“大韵堂”,由此得名。

2014年十一月,大韵堂即将在全国展开大型巡展“追求卓越:来自学院的艺术家——首届油画邀请展”,这是继2014年3月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追求卓越——2014中法青年油画家艺术交流展”之后的更大规模的重要展览。展览的主题“追求卓越”也代表着北京大韵堂艺术机构一贯秉持的学术立场:既追求艺术语言的卓越,又追求精神品格的卓越。

谈到大韵堂的策展理念,蔡万霖认为:“我们所有的展览首先把学术放在首位。这次在国内的巡展,我们不仅有年轻人的作品,也邀请了他们的导师共同参加。这样一种策展模式,应该说是有代表性的:第一,我们的规模很大,全国13所艺术院校联合在一起来办这次巡展,从模向上,你可以从展览上看到每个学院对油画教育的探索,包括他们的语言特色,这都是很好的研究课题。从竖向的角度,不同导师往往是中国油画界比较脍炙人口的大腕、大师们,这次让导师带着学生去展览,更好的支持青年人在艺术创作上的信心,也能让人们看到学院里的师承关系,包括创作的年代跨度所代来的不同特点,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呈现。第三个,这次展览全国规划了11站,历时一年多的时间,从整个当代艺术史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是最大的一次由民资企业推动学院艺术教育的尝试。第四,这次我们的支持单位包括央美,学术主持邵大箴先生,以及各个学校的学术指导老师,都是学术上最专业的中坚力量,包括我们在各地选择的美术馆,也都是学术级别最高的。我们希望这一次的展览能够带动大家在这个年代对中国的艺术教育,包括青年人的创作,更多地关注,不要以经济的标杆来衡量一个作品,大家更应该关注学术,这是我们希望传达的理念。”

“对于收藏,我一贯的态度是审慎”

二十余年的收藏生涯让蔡万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定期撰写收藏专栏文章,分享自己的收藏之道。“我在市场的时间长,但我第一不做画廊经营;第二没有经营性的市场,所以我可能说的更加公平,客观一点。我在清华也讲艺术品基金投资,包括艺术品的深度欣赏和认识。对于收藏,我一惯的态度是审慎,首先这个门槛很高,从它的成交数字你会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10年最高达到700亿,跟其它行业相比,这个数字非常小,为什么这么小,因为它有门槛,受众群体小,但是反过来说,这里边有巨大的利润,因为只有门槛高了才有巨大的利润,各个行业都是一样的,原来有一句古话叫做:粮食一分利,布匹十分利,药材百分利,古玩收藏千分利。现在的收藏也是一样,利润虽然高,但同时带来了很大的欺骗性。我看了很多,有的把企业都搞垮了,我建议所有的企业家在收藏当中都应该理智,都应该拿自己闲散的资金来进行收藏。”

“先介入到当代艺术是最佳的,一个是相对价格较低;再一个艺术家都在世,最起码对作品的真实性你是不会有太大偏差,最重要的是需要去研究,研究什么呢?研究那些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学术问题,要自己研究才能真正进入,要不你就跟着懂行的人研究,最起码不要跟风。”

“艺术的价值不在于艺术品,而在于艺术家。”

谈到目前以水墨为热点的市场炒作,蔡万霖认为这个过程当中,最危险实际上是艺术家。“市场炒作的结果是毁掉一批艺术家,拔苗助长对于一个思想不成熟的艺术家是致命的,他在创作当中无形会偏向于市场的泡沫,而偏离自己的思想,他会很早走向衰败。”

“资本拿到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不要忘记实现价值,实现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家身上,不在你手里边拿多少作品,这是最关键的。现在人不能明白,所有的资金、业内人士、市场专家,在我看来他们都没有研究艺术作品的价值实现在哪里?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概念,并不是通过炒作就能实现的,这个比方很好打,如果你看这个艺术家通过炒作高了你买了,但是这个艺术家由于你的炒作和金钱的氛围影响了他的思想再也没有好作品出来,再也不能达到学术的认可,你拿到那个作品有什么用?我买了你的作品并没有买你的版权,版权依然是你的,我手上作品的价值是随着你的价值提升才得到提升的,所以,艺术的价值不在于我们手上的艺术品,而在于艺术家,是这个概念。”

心态放平最重要

“在清华我跟学生们讲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不要盲目介入收藏市场,要拿自己的闲散资金来买艺术品,一定要把心态放平,真的想收藏,先从喜欢着手,喜欢也别先下手,先研究这个艺术家,出身是什么,办了多少展览,都谁在办,作品到底怎么样,你确实很喜欢,也不要花太多的钱,今天买了两万一幅,过三年还是两万,你已经赚到了,为什么呢?不但没有跌,你还从中得到了欣赏,得到了愉悦,得到了你对艺术的认识,这个就是收藏,收藏拼的不是钱,拼的是睿智,拼的是聪明,有钱没有用。圈里有一句流传的话虽然粗,但是这个道理:买不起画的人永远买不起,这个买不起不是指的没有钱,而是没有文化。我做了二十年的地产,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有钱人多得很,一个三千平米的大型住宅,建得像宫殿一样,但你在它这个里面想找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是找不到的,更不要说找到一件艺术品了,这样的人买不起画吗?他吃一顿饭可能会花几万,打场麻将输几十万连眼都不眨,但你让他买三万块钱的一张画,他得考虑半天还不一定买,为什么?他认为那是一张纸,不认为那是一种精神,不认为画对他子孙的影响,没有这个概念,这样的人仅仅是暴发户。我在清华讲课的时候,下边坐的都是老板,我说我们不要认为有钱了是贵族,错了,我们是富人,富人是好听的,不好听的就是暴发户,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三十年暴富起来拥有几十个亿的哪一个是祖宗传下来的?都是暴发户,这么短时间内,暴发户的财富来自于哪儿?你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改革开放的机会,政策的红利获得了资本,现在急需补的是修养,是文化。”

“再举一个例子,嘉德拍卖公司曾推出老舍收藏专场,拿出来十张齐白石作品,作品上落有老舍上款,卖了一亿六千多万,平均一幅画一千多万,可能别人拿出来没有老舍俩字可能价钱没那么高,但是这个高的原因就是文化的附加价值。从中可以看到老舍和齐白石关系好,齐白石每一次展览收几张,写上他的名字,这就体现了老舍的眼光,他并没有拿这个钱造房子留给后代,而是把这些画留了下来。我相信老舍绝对不会想到齐白石以后的作品能够卖到几千万,他买肯定是因为他喜欢,第二是支持好朋友,出于这种想法买东西,这恰恰是睿智的结果。所以我一直告诉我们的朋友,收藏着手要喜欢,喜欢这个东西才会有感情,才能买到真正好的东西,没有感情你要赚钱,什么都能赚钱,但在收藏上不可急功近利。”

转载自雅昌艺术网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