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华剪纸之王风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作者:记录者: 陈君飞    时间:2017-01-14

王风,原籍义乌,1922年出生,抗日时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离休,剪纸是他一生的爱好,曾获文化部艺术研究院一级剪纸艺术家称号、中国剪纸德艺双馨奖、中国剪纸艺术家称号、浙江剪纸艺术终身荣誉奖,被誉为“金华第一剪”。几十年来,王风一直孜孜不倦地投身于剪纸艺术中,并将时代的气息和历史的脉搏注入到剪纸艺术中,让过去被视为“雕虫小技”的山花在婺州大地上繁盛似锦。   

王风先生受人敬重,慕名的拜访者不计其数,有关的访谈资料也非常丰富。我明白此次访谈,在信息资料方面我不会有很大突破。对于自己访谈经验的缺乏,我也是做出了最大的弥补。所以,我只是选择了几类比较有象征性意义的问题进行了解。访谈的形式还是一问一答,但是趋向于被访者的自述。
王:你的老家在哪里?
陈:是台州的沿海地区。
王:台州,哦。有黄岩,临海。
陈:我觉得我们台州的剪纸文化底蕴不深。
王:那是你没接触到。
陈:那也是,从上学开始就很少有机会接触学习以外的事。
(此时爷爷送给我一本剪纸辅导书)
王:《婺江文化》那本书只是作品集,没有教授剪纸方法。
陈:恩,对的。光看到漂亮的剪纸图案,却不知道是什么方法。
王:那本书是正式出版的,是要求的。作为金华的文化书籍,一共有四本。我们金华剪纸艺术委员会还有一本会刊。
陈:是的,我知道。傅亦武先生给过我一本。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王:包括永康、兰溪、浦江的剪纸等。东阳是木雕出名。金华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郑其天也是我们剪纸协会的重要成员,就是他赞助我们出版的会刊。
陈:那他人非常好,这么支持剪纸文化。跟您一样热爱剪纸。
王:我女儿退休以后,我找过她谈话的,我说,我的剪纸你要给我传承下去。她本身也是很喜欢剪纸的。这个也是我在传承方面也是一直都努力的。现在,她作为我的接班人,在家里也开设了剪纸学习班。我感觉很欣慰。
陈:我在老师家的时候碰到过好过小朋友,她们都非常心灵手巧。
王:剪纸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比文字还早,是为镂空艺术。历史非常悠久,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剪纸是最早。那时候的剪纸是刻的,因为先有的刻刀,才有的剪刀嘛。
陈:爷爷,你跟我说说北南方的剪纸吧。
王:北方剪纸的艺术氛围浓,在生活比较普遍,过年过节更是。以前北方的窗户是白纸糊的,剪纸贴上去就非常喜庆。现在,窗户渐渐变为玻璃了,给人的视觉冲击减弱了。南方的剪纸主要在婚庆时才用得比较多。剪纸图案都是吉祥的,是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年盼一年。
陈:爷爷,您创作的剪纸作品很多呀!
王:我的作品不多,一般都是参加些展览。你们台州的剪纸的能人其实也很多的。我的个朋友郭献忠就是温岭的,他剪得剪纸都是以海洋为题材的。我这里就有他的一些作品。
陈:可惜,我都不知道。爷爷,在剪纸的创作过程中您都有碰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王:其实,剪纸的创作看自己的喜好,通常你认为美得线条,你就用进去。像《乡村医生》就是我将看到的事情记录了下来。还一些背景就可以加进去,稻穗啊,喜鹊啊都是美好的象征。整个场面和谐就非常好了。还有《一顿美
餐》就是一只鸟要吃虫子,我起这样一个名字,也是一种寄托。
陈:恩,剪纸的内涵非常的美。
王:剪纸让人的心情舒畅,有长寿的作用。
陈:恩,看您就知道了。爷爷,您对剪纸机械化的生产有什么看法呀。
王:这个对剪纸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起码扩大的剪纸的影响范围。像很大尺度的作品,手工的话就很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工艺也做不精细。机械化的剪纸对手工剪纸不利的影响也是有的,这避免不了的。我对机械化剪纸生产不持反对态度的。
访谈的时间大约有一个小时,以上的对话是我经过筛选和组织才有的。并不是将所有的对话都完全的转化为文字。因为爷爷的人生经历丰富,剪纸的艺术生涯漫长,我特将王风爷爷的写的文章《裁剪难忘的时光》几段文字纳入,为我的访谈做一些补充。以下就是具体内容:
 我从7岁开始,就随母亲学织花带,结编围裙花。父亲见我心灵手巧,家里尽管穷得连房子也没有,需借人家的山铺居住,但还是上山砍柴、卖柴,供我读书上学。每逢腊月,他就用红纸剪成财神、福寿星之类的作品,裱装成一副副家中灶君前必用的对联出售,既能帮助父母买点猪肉回家过年,又为自己勤工俭学积攒些学费。
1944年,我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为熟悉情况,而且趁着身份之便,在1949年3月之前我一直做地下工作,调查当地政治、经济等情况,同时负责联系其他共产党员。解放后,我被分配到当时的义乌佛堂区担任区长,并被安排到省委党校参加第一期学习培训,随后到义乌任团委书记,那几年,几乎都下乡开展土地改革,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剪纸。
1954年,我从义乌调到金华,没过多久,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我也一直受到排挤,1957年时,还被开除了党籍,那段时间我心情十分压抑,于是自己提出了到农村的要求。没想到在农村一待就是16年。这段时间生活较为安定,工作之余,我重拾了剪纸这个爱好。农民朋友对剪纸的喜欢,加上农村生活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创作题材,我对剪纸的兴趣一发不可收。那时我随身带着一把小剪刀,空闲的时候,农民朋友只要带上纸让我剪个图案,我当即就给他剪出来。也因为剪纸,我跟很多农民都成了好朋友。那时剪得最多的是家禽和喜鹊、蝙蝠等一些喜庆的图案,因为农民朋友喜欢这些。到现在我还觉得,当时给大家剪的公鸡是最好看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跟很多人一样遭到了批斗。我性格比较倔强,因此遭到了更加残酷的摧残。批斗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我下跪,我不跪,他们就说我不老实,用绳子把我腿绑住,然后使劲把我拖倒。文化大革命的前几年,我过的都是这种生活。后来才稍微好一点。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分管教文卫这条线,看到当时农村一些年轻的赤脚医生,勤奋好学,我对这种精神十分赞赏,于是以自己认识的一些赤脚医生为原型,剪出了《乡村医生》这一系列的图案,有求学的、采药的、治病的,共有十几幅。剪出来之后,我自己也还比较满意。剪纸表达的都是美好的人或事,你对生活心存感激,就能发现它的美好之处,题材好,剪出来的作品也不会差。
1982年离休后,我有了更多地时间去学习和创作剪纸,经常去上剪纸辅导课,并组织爱好者创作和参加各级剪纸大展赛。1986年,金华老年大学开办,并请我去做书画班的班主任,到了1989年,老年大学开办了剪纸班,让我去授课,原先人不是很多,后来越办越好,我发现剪纸很受人欢迎,于是更加坚定了传承发扬这门艺术的想法。
1990年,金华市文联让王风整理作品,出了本《王风剪纸作品选》。王风经常把一些自认为还不满意的剪纸作品,随便一放就算了。想不到细心的夫人朱秀锦经常把它收拾起来,瞒着王风寄到报社。直到报纸寄到家里来了,王风才发现自己当时认为还不满意的剪纸作品,被爱妻“偷”寄出去发表了。
1993年,我开始到武义老年大学辅导剪纸,带出了一股“剪纸热”,其他很多地方在武义剪纸班的影响下,也相继开办了剪纸班,剪纸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初,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市文联的支持下,我发起成立了市民协剪纸艺委会,有了组织,剪纸队伍逐渐壮大,金华的剪纸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对此我十分的欣慰。 
别人称我为“金华第一剪”,我总觉得惴惴不安,能让金华的剪纸艺术繁盛起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女儿王爱民成了我的接班人,她不仅自己剪纸,还经常到学校义务教授剪纸技术,如今她办起了一个少儿剪纸培训班,学生也挺多。看到金华的剪纸艺术发展得这么好,我也欣慰了。”   
收获或感受:
爷爷是个重量级人物,采访他我感觉十分紧张。在做采访前准备的时候,我几乎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摊到了桌子上。而且手里还拽着一些在网上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生怕出差错。但是在爷爷看了我做的关于他女儿(王爱民老师)的访谈记录之后,乐呵呵的对我说,那我们开始吧。就这样进入到访谈过程,爷爷很能说,记忆力也很好。几几年到几几年的发生的事都记得很清楚。他和王老师一样,都谈到了爷爷的母亲,一位中国传统农村妇女。就是她启蒙了王风爷爷。可想而知,以前的妇女生活的朴素,简洁和心灵手巧。
王风爷爷在母亲的启蒙下,又自己自学探究剪纸。凭着一腔热情,爷爷在小学的时候就把自己剪得作品,装成一副副家中灶君前必用的对联出售,赚取学费。印证了一句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现在,随着祖国的繁荣,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长辈对小辈的溺爱,却让小辈们成为了温室里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
爷爷曾今还是共产党,在我看来,过去的那个年代,作为共产党员是非常荣耀和非常危险的。我想对于爷爷来说,那应该是他人生的一个辉煌的岁月。同时也因为工作繁忙,爷爷在那个时候就放下了剪纸。
后来,爷爷被批斗了。他以不屈不挠的精神重新拿起了剪刀。在苦闷的时候,将美好愿望寄托到剪纸上。所以,剪纸是源于生活,又是生活的艺术写照。剪纸艺术是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载体,创作的过程亦是一种享受快乐。也难怪,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记忆和精神还这么好。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我们也会成为生活中的明星。
剪纸对于爷爷的意义很深。不仅仅是爱好,更是一份担当。传承和发扬早就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共同的心愿。
剪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都面临着文化凋零局面。要保护、记住它们,就应该让广大市民和孩子多接触、认识、了解它们。民间艺术的土壤在民间,民间艺术的根在民间,民间艺术的生命也在民间,要保护并将这些艺术传承下来,只能靠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爷爷的努力付出,我们都会知道,都懂。作为当代的新青年,如果我们对非物质文化有兴趣,我们就应该去坚守这份情感。
在最后,爷爷在我的访谈建议上写了几句话,话语虽短却真切的表现出去剪纸传承和发扬的殷切的希望。爷爷生活苦中有乐,对剪纸的执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都应该向他好好学习。
记录者:陈君飞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