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达·卡罗之外,定义了超现实主义的八位女性艺术家

来源:Artsy    作者:Artsy    时间:2019-03-06

墨西哥文艺缪斯、艺术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无疑是全世界最家喻户晓的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但不止卡罗,长久以来,全球各地的女性都曾试图通过艺术刺探梦与无意识之境的深处。艺术史家 Whitney Chadwick 在2012年洛杉矶郡立博物馆(LACMA)的展览《在仙境之中:墨西哥和美国女性艺术家的超现实主义之旅》的目录中写道:“超现实主义为许多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鼓励她们在超现实主义中寻求灵感,通过艺术创作来尝试理解和诠释女性性别身份。”

尽管起源于二十世纪的欧洲的超现实主义浪潮由男性主导,女性艺术家对整个运动的贡献直到今天也是不容小觑的:除了卡罗之外,还有妮可·艾森曼(Nicole Eisenman)和茵卡·艾森海(Inka Essenhigh)等等,从绘画到诗歌,本文将着重介绍其中八位的创作。

格特鲁德·阿伯克龙比

Gertrude Abercrombie

格特鲁德·阿伯克龙比,《求爱》,1949。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收藏,格特鲁德·阿伯克龙比信托基金捐赠。摄影:Nathan Keay,? 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图片致谢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

月亮、黑猫和神秘女子。阿伯克龙比的《求爱》(The Courtship)充满中西部的哥特式想象。出生在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的阿伯克龙比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芝加哥度过,1940年她和丈夫搬到位于芝加哥的一幢豪华的维多利亚住宅。这里成为了爵士音乐家和艺术家饮酒作乐的据点。相比于她纸醉金迷的真实生活,阿伯克龙比笔下暗淡深沉的背景和平面的人物展现了一种出世的平淡。

雷梅迪欧斯·巴罗

Remedios Varo

雷梅迪欧斯·巴罗,《Papilla Estelar》,1958。图片致谢旧金山 Wendi Norris 画廊

二战初期,西班牙画家雷梅迪欧斯·巴罗和她的第二任丈夫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本杰明·佩雷(Benjamin Péret)一起逃离弗朗哥统治的西班牙和被纳粹占领的巴黎,最终在墨西哥定居。也是从那时起,巴罗开始探索自己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由于受到文学、自然和宗教的影响,并和同样投身于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还有摄影师卡蒂·霍尔纳(Kati Horna)交好,巴罗开始将她对于精神世界的种种好奇通过画笔表达出来。不管是《逃离精神分析师的女人》(Woman Leaving the Psychoanalyst)中那个长着杏仁眼、满头银发身披斗篷的神秘女子,还是《精神食粮》(Celestial Pablum)中那个用磨碎的星星喂养笼子里的月亮的纤瘦女子,巴罗画的是一个个最疯狂的梦。

多萝西娅·坦宁

Dorothea Tanning

(左)多萝西娅·坦宁,《Fatala》,1947,? 多萝西娅·坦宁基金会。图片致谢旧金山 Wendi Norris 画廊(右)多萝西娅·坦宁,《High Wires》,1950。图片致谢 Kent Fine Art

多萝西娅·坦宁的作品《生日》(1942)中的魅惑女子实则是她的自我描绘。她与画中带着翅膀的神秘生物一齐望向画外的观众。那恶狠狠的眼神仿佛在责备我们的叨扰。受到达达主义的影响,坦宁笔下的女性形象情绪饱满,充满挑逗气息。她生活在纽约,在那里她认识了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并和他结为连理。在1950年前后,夫妇二人搬去巴黎生活,坦宁将创作注意力转向雕塑和抽象主义。1976年恩斯特去世后,坦宁回到美国,随后发表了两本回忆录。

海伦·路德伯格

Helen Lundeberg

(左)海伦·路德伯格,《伊内兹的画像》,1933 ? The Feitelson / Lundeberg Art Foundation, 图片致谢 Louis Stern Fine Arts(右)海伦·路德伯格,《生理幻想》,1946。? The Feitelson / Lundeberg Art Foundation, 图片致谢 Louis Stern Fine Arts

海伦·路德伯格是加州最重要的女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1934年,她和丈夫洛瑟·费特尔森(Lorser Feitelson)撰写出一份挑战由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所发起的欧洲超现实主义的美国宣言,后以“后超现实主义”为人们所知。与欧洲超现实主义所宣扬的“纯粹的、由心灵发出”的表达不同,路德伯格相信通过一种更加理性的创作形式来描绘潜意识。她的绘画描绘着有关生物、天文和物理的奥秘,就像一场清醒的梦。

梅拉·奥本海姆

Meret Oppenheim

(左)梅拉·奥本海姆,1932。Hyperion Press Ltd.(右)梅拉·奥本海姆,Eichh?rnchen / Lchr(39)écureuil, 1969。图片致谢 Levy 画廊

在1930年代的巴黎,梅拉·奥本海姆成功进入了布列东 (André Breton)和恩斯特 (Max Ernst)所在的艺术家圈子,并成为了摄影家曼·雷 (Man Ray)的缪斯和模特,拍摄了一系列裸露的肖像。虽然奥本海姆自己也创作过不少摄影和绘画作品,但是令她一举成名的是皮毛覆盖的餐具装置。通过将日常之物转化为带有象征意义的物品,奥本海姆希望通过这种全新的艺术语境声讨社会对于女性身体的过度消费。这些创作也为奥本海姆奠定了艺术名望,而不再只是他人的灵感。

凯·瑟希

Kay Sage

凯·瑟希,《静默的轮廓》,1950。Weinstein Gallery

凯·瑟希的超现实主义画作拥有引人深思的力量,这股力量的形成离不开瑟希对于乔治·徳·基里科 (Giorgio de Chirico)阴影手法的熟练掌握和对于几何物体的探索。少年时期生活在欧洲和纽约的瑟希之后进入了巴黎超现实主义俱乐部,并于1939年在那里结识了自己未来的丈夫伊夫·唐基(Yves Tanguy)。瑟希后期较为成熟的作品以建筑、几何线条等元素为主。整个1940和1950年代,瑟希的作品经常展出于纽约和欧洲。1950年代中期,她开始渐渐失去视力,于是转而开始写诗,最终出版了四部诗集。

罗莎·罗兰达

Rosa Rolanda

在加州长大的罗莎·罗兰达在1900年代早期以一名百老汇舞者的身份在纽约红极一时。之后,罗兰达与墨西哥艺术家米格尔·科瓦鲁维亚斯(Miguel Covarrubias)互生情愫,在1925年二人搬到墨西哥生活之后,她开始尝试摄影。受到摄影师曼·雷的物影照片影响,罗兰达后期利用相似的摄影手法创作出一幅幅“捕捉潜意识的自画像”。

利奥诺拉·卡林顿

Leonora Carrington

利奥诺拉·卡林顿,《小鸟沐浴》,1974。美国长滩拉美艺术博物馆

出生在英国的艺术家利奥诺拉·卡林顿 (Leonora Carrington)有着长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涉猎领域极广。她的作品有对于神秘主题的展现和思考。结识马克思·恩斯特使卡林顿的才华得以在 1938年的国际超现实主义展上初露头角。之后的四年中,卡林顿经历了精神崩溃,又参加了杜尚1942年策划的纽约“超现实主义最初的文本”展览,1943年撰写了超现实主义回忆录《Down Below》,并移民墨西哥。卡林顿在墨西哥与巴罗成为朋友,随后嫁给了匈牙利摄影师埃默里克·威兹(Emeric Weisz),并潜心创作出充满神奇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杰作。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