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视/2015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双年展座谈纪要”一场关于女性艺术的重量级研讨

来源:河北省女画家学会    作者:河北省女画家学会    时间:2018-05-16

学术主持 

郝青松(中国著名青年艺评家 策展人 社科院博士后 

 

策 展 人 

王觅(中国青年艺术活动项目执行策划人 著名青年版画家

研讨会纪实 Seminar on documentary


 

郝青松 (学术主持)

大家好,开幕式之后进入到展览的第二项议程,大家一起来研讨关于凝视2015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双年展,就女性艺术的话题展开讨论,希望有一个索引,一条道路,把问题说的更加清晰。此次双年展,可以说,是一场盛世,如此多女性艺术家都来参加,在这几年内,在国内还是非常少的大规模的女性艺术家的聚集。除此之外,也发现一些问题,我们对女性艺术的概念和方向,有些程度上是不完全清晰的。在如此大规模的女性艺术家参加的展览里,呈现出在女性身份、画面形象、意识语言、女性问题这几个层面上的立体呈现。但在这个时代,赋予女性艺术家的空间又有多大呢?这些问题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接下来由主办方河北省女画家学会会长徐冰女士谈一下此次展览的历程。

 

徐冰(河北省女画家学会主席)

凝视2015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双年展,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系列展:自2001年至今,经历几次展览,从最初的联展发展到多次省展,再发展到这次全国性的女艺术家们的集结办展,队伍和展览规模都在不断壮大和增强。这次“凝视~”展览是我们在2013河北女画家双年展的基础上的升级版。其中融汇了来自冀外京津 苏浙等地甚至海外的女性艺术家们的作品。

 

孔紫(中国妇联执委,中国女画家学会主席)

我是来学习的,第一个发言就当抛砖引玉了。

首先,这个展览想法很好,刚才徐冰会长也谈到,从原来的不自信到自信自主的挺起胸来做这件事,这确实是一个质的转变。首先,在作品数量上,217件作品占满三个展厅,非常多而优秀的展示。从质量上,许多优秀知名女画家参展,区域上涵盖了京津乃至全国,许多有知名度的女画家加入进来,提高了展览的亮点。第三,在突出的作品中,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在艺术观念上,整体感觉作品面貌比较清晰,别于其它展览。此次展览中比较突出的是版画较强,无论是她们在选材上、制作上、画幅等各个方面的艺术水准都比较高,例如版画家马良芬,是全国版画展中国版画50人提名之一;北京艺术家刘丽萍(她在90 年代已经的很好的画家)也参与其中;综合材料上,北京画家孙冰也是相当不错的;国画中,魏慧娟在省内比较知名。年轻画家在传承的基础上,绘画语言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另外,我感觉到此次展览中,80 、90年代的画家比较多,也有一种倾向,画坛上的流行意识,它是一种新的程式化倾向(虽然受年轻白领的青睐),这也是弱点,受商业化影响较深,可能就程式化了,没有了真情实感,还是要纠正的。

除此之外,更希望我们优秀的教育家,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是先教育出优秀的科学家 出色的语言学家,首先应该培养一个有“人性光辉”的一批学者,在此基础上才是优秀的科学家文学家。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有祖国母亲、民族母亲,都把美好的词汇给了女性,所以女性最美的一面是对社会、对人类、对美的不懈追求。建国以来,国家对女性教育的投入、对女性的重视,使女性艺术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但女性艺术的解放进步,离开男性的支持是不能实现的,所以非常感谢男性艺术家、男性家属对女性艺术的支持,这让我们感动,更是女性艺术家自身努力的成果!再次感言,让男艺术家们为女性艺术家提出更好的建议,让我们继续努力!

 

马良芬(沧州画院院长,河北省女画家学会付主席 )

本次展览是一次开放式的展览,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比以往展览更丰富更多样。展览已没有河北地域的界限,容纳了全国各个省市女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国外的中国女艺术家的作品。女艺术家更多的走到前台来,视角更广阔,对社会的关注更深刻。她们的作品都是来自于对真实自然的感悟,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自身的矛盾冲突的思考。她们用不同的形式真诚的表述自我,她们的作品诠释着心灵森林里的雾气朦胧和斑驳光影的诗意境界。在当下浮躁的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缺乏对自然的深入认知,更缺乏自我心灵的凝视和灵魂成长。在这种背景下,女艺术家们的深入探索尤为可贵,是一种干净而响亮的声音!在此感谢徐冰会长带领河北女艺术家奋斗这么多年,让很多年轻人能坚持下来,推动着女艺术家艺术事业的发展,我想我们下一个展览会更精彩,我们期待着!

 

艾蕾尔(国内青年女性艺评人,清华大学博士)

作为女性,作为女性艺术家,用集体身份参展,当然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平等是现实的,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女性主义群体的身份,好像对女性来说是更多的一个机会。也可以参加无性别差异的展览,但总为男性却没有这样的性别意识,我一直在想,这是对女性的局限性。当很多女性艺术家把自己局限在这个女性身份的时候,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在90年代袁耀敏、李虹等女性艺术家开启了女性艺术的高峰,当时西方女权主义介入,用抵抗的姿态反对男权社会,发展到后来女性艺术家的个体差异雷同,几乎全部展现的女性身体经验(虽画风材质不同)女性艺术存在了问题。女性艺术,受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影响,对身份的造成、主题的抒发也是一个局限。我认为,作为成功的艺术家之后再去考虑自己做一个优秀的女性艺术家,并且不局限于女性身份。

在艺术史中,流派的开山鼻祖几乎都是男性,女性艺术家对于绘画材料的创新,似乎不太感兴趣,保持着被认为的局限状态,喜欢平和状态。被男性冠以小清新、婉约、顺从、平和粉色等等特质(男性视觉下的审美特质),希望女性艺术家在创新上更加精进,希望更多的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家参与,女性艺术会越来越好。

 

黄兴国(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 硕导 ,著名雕塑家)

面对如此多的优秀女艺术家,涉及女性艺术问题,必定与历史有关,因为女性概念本身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范畴。此次女性艺术的画展,有鲜明的女性定位。谈女性艺术就得回到女权问题,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换,发现强悍男性在狩猎、解决冲突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是自然选择而绝非社会选择把男性推向历史舞台,不过后来男性地位被绝对化了,这是社会进步对女性的不公平。女权运动的爆发,因为她们有屈服史,长达千年,所以才有强烈的呼声,争取自己的天地,争取自己的主张,男性应该站在女性历史的角度,支持并更加理解女性在屈服史上争取的强烈的角色感。

不论男人女人,男性女性艺术家,都要强调、标榜、倡导、弘扬人性的光辉(孔紫老师所谈),各行各业有作为的人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前行,那么当年二战中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创造的应该不是灭绝人类的核武器,应是呼唤伟大的“人性的光辉”。来看展览,是我内心的需要,丰富了我的情感,我喜欢。跟男性艺术不同,很精彩!

 

汉风(河北美协副主席,河北著名理论家)

我对女性艺术怀着真诚的敬意,同样是艺术家,女性艺术家更难能可贵,因为她们肩负的太多。

展览中,感觉艺术面貌非常丰富,创作思路是开阔的,艺术状态是非常可贵的。围绕女权女性艺术,我个人认为,人的生命是天赋予的,不可改变的,差异也是必然存在的,但女性有自身绝对的优势,作为女性艺术家,不必自卑,不必纠结于性别问题。无论男女艺术家终极艺术追求都是一样的,必须使艺术反映生命状态,反映对社会的解读,反映对民族文化的意识形态做深刻提炼,在生命中如何解读唤醒,这是艺术家艺术高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人的内心深处,还有更加一种强大的东西,在自我自觉挖掘时,就会彰显出来,例如德国女艺术家的珂勒惠支,国内女画家周思聪的《矿工图》,作为女性艺术家同样可以表现力量表现大美状态,不必强调女性性别身份,一个艺术家能否在这个时代留下印迹,在于强调深入内心对文化的反思,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关注,拥有激越的感觉,去真诚地创作,男性女性艺术家的天禀就是表现生命、表现存在。

 

张毛(职业艺术家)

我的作品《我是我最好的作品》,所以我把自己挂墙上了。作品是我的局部状态,丰富了我,并不完全表达我。生活中,我经历了生命的体悟,所有的纠结都没有了,我只在乎“生命的存在”。但是有时也非常反感“被标签”感觉。以往谈女权的平等是因为不平等,现在当下,不必谈女权,作为艺术家,可以随时随地以最恰当的方式表达真诚的情感。让批评家理论家去界定主题,这和艺术家并不冲突,艺术家会更加心无旁骛的去创作。

 

王国斌(河北师大教授硕导, 著名油画家,河北省油画学会主席)

《女知青》是一个系列的作品。在女性艺术家展中,反观一下自我作品,以及男性艺术家的角度,我的作品恰恰用女青年的形象诠释主题。另一知名画家亦如是刘孔喜老师。关于知青的作品也是女知青的形象。这不仅仅是偶然。如果用男知青的形象,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和效果会完全不同,这也是男性艺术家作品中的女性艺术。探索女性艺术,继续梳理这样的话题,女性艺术的状态和意义,作为艺术家,只是感受感触的感觉,因此非常认同郝青松“碎片”的感觉,依此来完善自我绘画体系的语言内容。

我个人从事教学30年,学生从最初20年前的“和尚班”(没有女生),到近些年来艺术院校女生大幅度攀升,这些其实是社会的反映,之于单纯的女性主义话题,之所以有这样的话题,是男性艺术家曾一度占据“话语权”,再过30 年,或许主导话语权的是女性,或也许问题是无解的。无论男女艺术家,不会注入性别因素,作品展出后产生话题,这才是社会的需求。

 

刘文炯(中央美院考古艺术学博士,艺术理论家)

激烈讨论后,我发现另外一个重要的现象。我接触过国外关于性的历史发展过程的研究,女性作为被研究对象,而今天女性作为艺术主体来出现,我找到一些契合点,日常、具体、个体、细腻的生命赋予日常中。历史人类学构成以往的一个具体形象,针对漫长忽视女性的历史,谜一样的时光有“碎片”构建。恰恰女性艺术家也在构建碎片。此次展览我个人粗线条的感悟如下,一、现场作品,跨越区域年龄,有一种稳定性,能够说明女性主题,多元格局下呈现合理性。二、特殊社会分工的角度下看,稳定性的展作中,女性艺术家作品的切入角度是男性艺术家所不可替代的。三、展场感趋势,由内而外,平和乐观的趋向感,有的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感染力是非常强的。

 

苏道玉(河北青年美术批评家)

我用了八个关键词涵盖了我今天的观点。一尊重,任何国家文明发展的标志,例老人节、妇女节等,被标识化了而已,因为尊重!二时空,女权主义兴起独立乃至消失,女性话题被提出,这是历史范畴的问题,超出时空就不复存在。三共同体,对绘画本身而言,男性女性的视觉语言共同表现生命的主题,并肩组成文化的共同体。四参与,国家的发展、语境的发展、历史的转折,我们就必须在变幻的语境中探讨问题。参与即表达,参与即进步,参与即传播。五创新,艺术的表达需要多元,寻找创新的方式。六使命感,男性女性艺术家在围绕生命本身创作而言,是如此的平等,尽管女性有男性无可代替的特殊性(例如孕育等)。涉及人性问题、社会主题、人生主题都是一样的。七传播,展览时,关注女性更多的精神成长和意识表达。八心态,多元化作品中,女性艺术家的艺术张力不够,在广度和深度的挖掘上,纤细而不够深入,风格和形式应更加多元。

 

史力(河北青年艺评人)

从展览的题目谈起,“凝视”代表一种女性的含义---专注。几千年来,角色定位是不同的。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角色在视点也是不同的,甚至于生理上(孕育)敏感度也不同。女性角色从少女到母亲,社会角色也在变换着,体验生命的含义更有别于男性,因而,女性艺术家的切入点非常不同。自古女为“坤”(八卦之一),代表大地,女性承载巨大,值得我们去理解和尊重!

 

王觅(中国青年艺术活动项目执行策划人)

我的内心十分激动,不仅仅是因为策展人的身份,我的第二身份是女性艺术家,所以说更觉自己拥有话语权。很多时候是女性直觉很有话语权。女性艺术家有时很想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媒介来表达,在选择媒介材料时非常认真、缜密,而男性艺术家运用材料往往非常直接,女性在过滤很多元素之后,精心择出最易于表达情感表达的媒介,而这媒介又超越了作品本身,注入了女性艺术家的绵长思索般传达自我。由于策展和参与版画展较多,接触许多女性版画艺术家,面对色彩和黑白两种都可以选择时,大多女性选择黑白,而规避了色彩,规避了男性认同的柔美、恬谧等标签类的符号,选择了很有距离感很有力度和深度的相对男性化的语言。从经验上讲,女性艺术家对自己深刻的认知,选择观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包括材质媒介及其画面的背景故事,极尽的诠释,向内发现了自我。不仅仅为男性观赏,更占据主动呈现的位置,主观表现作品深层次的旨意。全然不见女性标签,选择主动的地位。

研讨会学术主持郝青松先生观点明确,对各位艺评家的发言穿针引线,而且灵活幽默,听取此次学术经验交流,受益匪浅,非常之有意义。

 

徐冰(河北省女画家学会主席)

非常感谢学术主持郝青松先生,理论观点明确,见地卓然,各位艺评家旁征博引,探讨溯源,凝视2015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双年展学术研讨,让大家尤其是女性艺术家十分受益。再次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女艺术家们,掌声送给精彩的我们!(结束)

 

做为主办方,我看到有这样多的优秀女艺术家的加盟,展览的水平也得以更大的提升,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也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大。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0
相关文章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