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荣荣说:中国摄影需要一个空间,一个平台……就有了三影堂

    来源:凤凰艺术    作者:李鹏    时间:2017-08-05

    三影堂十周年  

    2017年6月28日,《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展览在三影堂开幕。本次展览包括“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及“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 四部分,全景式地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重要中国当代摄影家的作品及史料。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现场的报道。

    “中国摄影需要一个空间,需要一个平台。”——荣荣

    这句话出自2006年,后来成为三影堂首任艺术总监的张离,当时正在上海策划一个摄影展。在这个展览上,他与荣荣相识了,经过这次关于设立当代摄影艺术中心的讨论,一切变得非常具体和现实,两人一拍即合。一种新生的力量在萌发,终于,三影堂成立了,至今正好是十周年。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三影堂创始人荣荣回顾起曾经在东村的经历,与那些年里,跟中国早期的当代艺术家们在一起的日子。曾经的他想通过画画来付诸于心中的理想,后来,在一次偶然下,使他拿起了相机。从此,一股关于中国摄影的新力量,就这样开始了。

    如果对于中国来说,当代摄影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的话,那就应该是40年前的1976/1977年之间。但同样清晰的是:中国当代摄影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内和国际上社会、经济、文化的大潮以及摄影本身的发展,在以往40年中经历了相当大的变化。

    根据这些变化,“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则把中国当代摄影的进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从2007年至今的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

    本次展览为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10周年之际的特设展览,特邀巫鸿(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策展。

    在这十年当中,三影堂共举办81个高水准学术展览,115个学术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同时创建专业摄影图书馆,开展了艺术教育、艺术家居居住计划等公益项目,以推动中国当代摄影艺术进步和塑造高层次国际交流平台为目标,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支持与肯定。

    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

    发生于1976至1979年的三起事件构成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首先,一些业余摄影家组成了一个非官方网络,系统地拍摄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群众自发举行的悼念活动,并将这些照片编辑成册在社会上传布。这批被称为“四·五运动摄影”的历史图像保存了人们对这个事件的记忆,在当代中国的一个关键历史时刻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个富于意义的现象是非官方摄影社团的出现。成员达30余人的“星期五沙龙”是其中较早的一个,于1976年冬就已在北京开始活动。

    另一个团体的成员大多参与过“四·五运动摄影”,1977年以后定期聚会。这些自发形成的社团把有志于摄影的年轻人联系在一起。在文革以后的开放气氛中,这些人开始系统了解摄影史的信息和材料,也开始探索摄影作为一门艺术的特质。

    此时期的第三个事件---即1979年初成立的“四月影会”以及该会在当年四月举行的《自然·社会·人》首展---有着更明确的里程碑性质。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包括了由45位艺术家创作的170件作品,其中不少出于非专业摄影师之手。展览前言清楚地表明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将摄影从政治宣传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展出作品反映了重返人本、回归自然和表现社会三个基本倾向。一些图像引导观众思考自然世界的美和宁静,另一些作品则发掘人的情感世界和捕捉生动的日常情节。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文革后的中国可说是耳目一新,解释了这个展览对公众产生的巨大吸力。

    展览信息

    中国当代摄影40年(1976-2017)—— 三影堂10周年特展

    主办: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特邀策展人:巫鸿
    执行策展人:沈宸
    展期:2017年6月28日 – 8月27日
    地点: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

    艺术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
    王志平、王苗、罗小韵、金伯宏、吴鹏、
    李晓斌、王立平、赵介轩 、黄云生、张炬 、
    李江树、许涿、廖增益、任曙林、凌飞、
    吕小中、龚田夫、于康鹰、吴大轩、李恬、
    闻丹青、沈延太、王文澜、李京红、张海潮、
    李英杰、贺延光、蔡海峰、陈凡、鲍昆、
    洪克、黄渝生、李国华、刘建华、刘绍强、
    刘世昭、鲁忠民、罗坚、马晓青、贾育平、
    齐国华、任国恩、王昀、王享、王雁、严可、张征

    摄影新潮(1980-1989)
    安哥、伍时雄、胡武功、侯登科、石宝琇、
    潘科、王耀东、顾铮、于晓洋、陈勇鹏、
    李世雄、周跃东、谢平、蔡铭、刘香成、杨绍明、
    吴家林、于德水、吕楠、张海儿、陆元敏、
    陈宝生、石志民、解海龙、王福春、朱宪民、
    牛国政、汪芜生、袁东平、莫毅、徐勇 

    实验摄影(1990-2006)
    邢丹文、荣荣、刘铮、庄辉、海波、
    高波、洪磊、缪晓春、徐志伟、熊文韵、
    韩磊、蒋志、颜磊、洪浩、崔岫闻、杨福东、
    赵亮、王宁德、张大力、马六明、陈羚羊、
    王劲松 、邱志杰、翁奋、苍鑫、管策、
    赵半狄、高氏兄弟、施勇、郑国谷、罗永进、
    朱冥、邵译农&慕辰、盛奇、刘勃麟、封岩、
    颜长江、何崇岳、冯梦波、付羽、卢广、
    左小祖咒 、李天元、何云昌、宋冬、尹秀珍

    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
    阿斗、张晓、陈哲、张晋、李俊、朱岚清、
    陈萧伊、林博彦&黄承聪、良秀、 蔡东东、
    游莉、蒋鹏奕、塔可、任航、丘、卢彦鹏、
    孙彦初、张克纯、储楚、迟鹏、杨泳梁、
    陈维、鸟头组合、刘张铂泷、李朝晖、
    骆丹、冯立、魏壁、木格、刘垣、罗洋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支持公益传播,所转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分享按钮